本报讯(记者徐慕旗)近日,省科技馆举办“杨老师聊天文”科普活动。本次活动聚焦“月相之谜”,80名通过网络报名的观众齐聚一堂,在主讲人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科学探索、文化赏析与动手实践等形式,共同揭开月亮阴晴圆缺的神秘面纱,体验了一场天文与人文交融的科普盛宴。
活动伊始,杨老师以“画一画你见过的月亮”为引,邀请观众在纸上描绘记忆中的月相。孩子们的笔触充满童趣,有的画出弯弯的月牙,有的涂满金黄的圆月。通过组织小朋友模拟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运动,杨老师生动阐释了月相变化的成因。借助模型与PPT课件,观众直观看到月球如何因位置差异呈现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等不同形态。
活动中,杨老师还借助“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等诗句,剖析古人如何通过观察月相记录时间、寄托情感。理论讲解后,杨老师又组织大家进行“月球拼图”制作,不仅锻炼了小朋友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同时加深了对月球地形地貌特征的理解。
据悉,“杨老师聊天文”作为省科技馆创新研发的科普品牌,以“让天文触手可及”为宗旨,通过模型演示、互动实验等多元形式,将深奥的天文现象转化为大众可感知的体验,激发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对天文科学的热爱,在他们心中播下探索宇宙奥秘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