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3版:要闻

构建“三条链” 抢占制高点

——四平市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自主创新记事

本报记者 崔维利 高鸿

2024年产值6.11亿元,同比增长52%;出口创汇2500万美元,同比增长210%……亮眼的数字,托出一个重量级企业,这就是四平市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凭借着自主创新,公司占据了行业制高点,成为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颗璀璨之星。

公司1999年由四平市轻化工研究所转制成立后,便将目光牢牢锁定在精细化工领域,逐步构建起三条特色鲜明、竞争力卓越的产业链,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以氯化氰为基础原料的产业链,通过公司首创的氯氰单体合成工艺,生产出7个系列产品。过去传统工艺杂质多、效率低,新工艺不仅提升了产品纯度和性能,还降低了成本,使公司在该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一时间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企业寻求合作。

以一氧化碳为特色原料的产业链,通过一氧化碳羰基化技术的突破,解决了转化效率低和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高效绿色生产,产品质量和产量双提升,契合环保大势,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以生物质糠醛为核心原料的产业链,是公司的“王牌”,其生产的头孢呋辛酸等9个系列产品,工艺全球领先,规模和产销量在行业中独占鳌头。“起初,生物质糠醛利用效率不高,产品质量也不稳定。经过研发团队日夜攻关,成功突破技术瓶颈,优化工艺,产品迅速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订单纷至沓来,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公司董事长薛亮说。

创新是发展的核心动力。公司坚持走产学研用融合之路,与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等科研院所合作,累计承担25项省市级科技项目,推动21项成果转化,还获得13项国家发明专利,9个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了企业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实现了绿色、智能发展,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广泛认可,出口多个国家。

公司2015年与省科技厅共建中试研发中心,2024年与大连理工大学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个科研平台。公司还组建起专业研发团队,聘请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学院教授于晓强担任总工程师。研发团队以优厚的待遇和利润分配政策,激励研发人员奋力创新。同时,大力推动企业与高校深度融合,公司副总工程师刘长宝、刘丽娟,获聘高校研究生校外实践指导教师。正是凭借持续增强的研发实力,公司荣获“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吉林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吉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吉林省优秀民营企业”等多项殊荣,成为全省精细化工行业的创新典范。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