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要闻

“制造”迈向“智造”

——记通化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本报记者 李铭

60多年如一日专注石油钻采装备制造,年产钻修井装备300余套;创新油田智能装备和节能装备研制,“通石制造”覆盖全国主要油气田,并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通化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传统装备制造业向“绿”转变、向“智”跃升,用专注与创新让“中国造修井机”享誉世界。

走进企业智能化联合厂房,各类智能化机械设备有序运转,大屏幕实时显示着订单进度。

“低碳化是全球能源发展的大趋势,这款配套低温储能、高效节能控制系统的电动修井机,可满足零下35℃低温环境作业要求,冷却循环系统智能控制技术和液压驱动系统智能调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动修井机高效、节能作业目标,已在吉林、青海、新疆等油田应用。”企业技术开发部主任王丽萍向记者介绍新能源修井机的“新”优势。

通化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第一台石油修井机诞生地,主要产品为石油钻采机械装备、油田用环保设备、采油设备及其他能源开采专用设备。

60多年来,企业一直专注于石油钻采领域的精耕细作,开创石油装备行业数个“零”的突破,创制了中国第一台组合冲砂修井装备和无绷绳修井装备。

同时,坚持科技创新,加强产学研协作,企业产品不断更新迭代,主导产品石油修井机完成了负载从20吨至150吨的系列化开发和市场营销。

“坚持在中小型修井机的研制领域将产品做精,我们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并在智能、节能、绿色修井机研制方面闯出新路。中小型修井机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70%,稳居全国首位的同时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王丽萍自豪地说道。

“智”创石油装备产业绿色未来,通化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坚持技术研发与制造工艺的双轨创新,以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为核心方向,在国内首创智能试油车、智能修井车、智能远程钻采控制系统,并在核心智能硬件开发领域实现关键性技术突破,累计取得专利200余项。

追“新”逐“质”,该企业还与吉林大学合作开发超级电容蓄电能、旋转作业无绷绳修井机,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超低温钻修井机可在零下45℃的环境作业,已多批次出口国外;管杆修井作业一体机,实现井口无人作业、智能化管杆输送、智能司钻、管杆智能化作业以及信息化管理,推动由“人控”向“机控”、由“制造”向“创造”的转变。

“注重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同时,我们深刻认识到产品售后服务和油田服务的重要意义和市场前景,推出了以高性能设备赢得市场青睐,以高品质油井作业服务换取客户支持的全新模式,提供包括设备租赁、技术支持、服务外包以及提供完整服务解决方案等多种服务模式。”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春生说。

如今,企业凭借具备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主打产品,以环保节能设备和多元化钻采机械为发展导向,将产品售后服务、系统配套服务、钻采作业服务有机结合,推动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并跨步走向世界。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