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27日讯(郭吉丽 记者任胜章)今天,东辽县安北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成功签约,标志着吉林省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领域完成首单交易,实现零的突破。
水土保持生态产品是指通过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实现流域、区域等的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提升而提供的优质生态产品或服务“增量”。东辽县安北生态清洁小流域是吉林省首个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的试点。
近年来,东辽县通过多部门协作,实施了东辽河源头生态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侵蚀沟综合治理等一系列工程,形成“五道防线系统防治”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治理后的安北小流域总面积12.48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97.2%,林草覆盖度达76.8%,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提升。流域内水系畅通、水清岸绿,生态岸线比例达71.4%,小流域出口断面水质持续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以上。同时,“生态保护+生态旅游+生态种植”的产业发展模式基本形成,村民捧起了绿饭碗、吃上了生态饭,农民人均纯收入由治理前的1.62万元提升到2.10万元。安北生态清洁小流域,具备了蕴含优质水土保持功能的生态产品属性。
省水利厅重视东辽县安北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工作,多次赴现场推进指导。此次交易的价值核算工作由松辽水利委员会松辽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承担,核算内容涵盖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三大类,14个二级指标,其核算指标之全、涵盖之广,在松辽流域尚属首单。
此次交易内容包括安北生态清洁小流域部分物质供给、调节服务常规指标和调节服务新增侵蚀沟治理特色指标价值,交易平台为吉林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业务管理体系,交易总金额为240.18万元,购买方为吉米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交易收入将用于东辽县小流域设施维护、村庄基础设施改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或水土保持功能巩固等。
此次交易成功签约,推动了生态优势变经济优势、生态“颜值”变“产值”,有力促进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构建了吉林省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模式,拓展了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有效推动了全省水土保持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