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内掌声雷动,璀璨的聚光灯下,何岩胸前的全国劳动模范奖章熠熠生辉。这位来自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事业部的高铁电焊工,用27年的工作生涯将焊枪化作“绣花针”,在钢轨上不断编织起中国高铁的筋骨,以大国工匠的职责与荣誉不断擦亮中国高铁这张亮丽的名片。
1998年,19岁的何岩第一次踏入中车长客转向架焊接车间,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此起彼伏的蓝色弧光中,老师傅们正跪在钢板上作业,焊花如流星般坠落在厚重的帆布护膝上。
转向架是轨道客车运行的走行部位,直接承载着列车的运行速度与安全,而转向架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构架焊接技术。
“焊接不是打铁,是钢板上绣花。”师傅李万君的这句话,成了何岩的焊接启蒙。为尽快掌握转向架构架焊接本领,他每天提前两小时到岗,在废钢板上反复练习。焊丝熔化的铁水时常穿透防护服,在手臂上烫出水泡,他却笑称这是焊工特有的“勋章”。
长年累月,在焊接工作中,何岩始终保持着严谨细致的态度。他注重每一个细节,无论是复杂的结构还是细微的焊缝,他都能做到精益求精,确保焊接质量达到最高标准。正是这种对技艺的执着追求和对品质的严格要求,让他在焊接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运营时速400公里的CR450动车组样车是目前全球运营时速最快的高铁,是我国高铁顶尖技术的集大成者。时速400公里的高速下,如何保障转向架的高度安全成为了车辆试制的关键。
在试制过程中,何岩创新采用高聚能弧焊技术,主动操刀焊接转向架样件,在关键部件实现单面焊双面成型,在整体重量减轻的同时保证了转向架结构强度,满足了设计要求。何岩还提出多项焊接工艺优化方案,通过与技术团队配合,将多项手工焊接工序转化为采用焊接机器人操作,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024年12月29日,CR450动车组样车在北京发布,极大提升了我国铁路科技创新水平和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亲身参与试制的何岩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多年来,何岩参与完成了CR450动车组样车、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匈塞铁路动车组等项目的首件转向架焊接任务。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何岩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截至目前,何岩不仅成为了中车长客第一批获得国际焊接技师证书的焊工,同时,他还累计考取了21项欧洲焊工资质证书。在省市焊接技能大赛中,何岩屡屡技冠群雄、拔得头筹。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核心成员,他与团队累计编写操作法25项、立项攻关10余项。这些优秀成果广泛应用于焊接生产,大幅提升了我国轨道交通产品的工业品质和生产效率。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从老师傅李万君手下成长起来的“焊将”,何岩深知这句话的重要内涵。
何岩累计培训焊工3600多课时,先后帮助400余名焊工考取了国际焊工资质证书。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技能培训的主战场,何岩先后为中车长客培养多名焊接技能专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品的迭代升级,何岩认识到,只有不断创新和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我从生产一线学习到的本领、取得的成绩,还是要回归一线去发挥作用,传授给更多人。”何岩表示,自己将以此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为新的起点,接续培育更多中国高铁的焊接技能专家,打造更多大国重器和行业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