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无数劳动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敦化市大蒲柴河镇中心小学校松江河教学点教师郭桂霞,便是其中一位。从1986年到2024年,她走遍全镇9个村小教学点,累计跋涉15万公里路程,深深扎根于乡村教育。38年来,这位“中国好人”“全国模范教师”,用热爱与坚守诠释着劳动者的不凡。
1986年,镇里招民办教师,郭桂霞顺利考取,被分配到自己家所在的腰甸子村小学。“能当上人民教师特别光荣,刚上班时,晚上我做梦都在上课。”谈起初心,她眼里满是光芒。
1987年,郭桂霞到离家数十公里外的柳树河村小任教,1989年又转到小黄泥河村小。“当时教学条件艰苦,我把铺炕的板子锯成小块,刷上墨汁,做成口算卡。”很多教具和生活用品,都是她亲手制作的。
从小黄泥河到腰甸子村的家,郭桂霞每隔两三周往返一次。每次回家,早上5点从村里出发,走10多里山路才能坐上客车,8点多到镇里,还要走10里路才能到家。当时周末是单休,她匆忙收拾好大包小裹,再坐下午4点的车返校。十里八村就那一趟车,天天满员,“挤不上去,有认识的学生家长就把我从车窗抬上去。”晚上6点多到小黄泥河客运站,离学校还有10多里山路,“全是荒山野岭,冬天时摸黑硬着头皮走。”空旷的山坳里,是她孤单又执着的身影。
2000年前后,随着村小的不断撤并,郭桂霞又开启了“转战”的教学生涯。从小黄泥河到柳树河、浪柴河,从腰甸子到腰岔、腰屯、八家子,从中心校再到松江河,9所学校及教学点,哪里需要她就去哪里。
岁月倏忽而过,2008年,郭桂霞回到了镇中心校任教,带过两届学生。此时,她家已经搬到了敦化市里,每天通勤。不知疲倦的她把临危受命接手的学习差、纪律差的班级,逆袭成了成绩名列前茅、荣获“延边州红旗中队”荣誉的班级。
“没什么秘诀,就是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郭桂霞不仅看重学生的点滴成长,更重视与家长沟通。在通讯不便的年代,她挨家挨户家访。后来有了手机,方便了很多,但她仍坚持家访,“38年来,我走过最多的路,就是家访路。”
对学生、对教育事业最真挚的爱,给了郭桂霞绵绵不绝的动力。每次教学点需要充实教师队伍时,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2018年,松江河小学缺少教师,已离开村小10年的郭桂霞毅然决然选择重操“旧业”,来到这里带一个班级并担任学校负责人。在教学之余,每天晚上她都会手把手教新老师备课、制作教具。她想把自己的经验传递下去,希望能带动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投身乡村教育事业,守护更多“山里娃”的求学梦想。
大蒲柴河镇地处长白山脉,22座山岭与40条河流见证了郭桂霞的坚守。如今,已经退休的郭桂霞正计划着以志愿者身份,继续到各地乡村小学支教。她说:“只要孩子们有需要,只要还能干得动,我将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