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琰)自春季项目集中开工以来,珲春市以项目建设为“主引擎”,掀起了一场以项目驱动产业升级、以创新引领经济转型的澎湃浪潮,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记者在珲春市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建设者们正抢抓春季施工“黄金期”,处处充满紧张施工的火热场景,重点项目的“进度条”持续刷新,到处涌动着大干快上的建设热潮。
在珲春海洋经济中药材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各建筑整体轮廓已清晰可见,工人们正忙着安装门窗,以及钢结构连廊基础施工,全力按下项目建设“加速键”。项目总投资约4.72亿元,占地面积5.7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68万平方米,是珲春市承接中药材口岸政策的重要平台,也是集生产、研发、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项目主要建设综合楼、成品库房、中药材进出口物流中心、冷库、中药材恒温仓储库(冷库)、原料库房、提取车间、制剂车间、中药材饮片加工车间和连廊等,配套建设公用工程及附属设施。
“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贸易收入15亿元,实现产值10亿元,纳税预计1.8亿元。”项目负责人郝冬瑞表示,项目预计今年7月份建成投产,可有效扩大进口、加工周边国家中药材规模,满足全省和国内市场需求。
在珲春海洋经济示范区东北亚生鲜海产园区项目现场,暂养中心里一个个呈八角形的暂养池有序排列,一只只帝王蟹在水中挥舞巨钳、生猛鲜活。
“我们是今年3月份复工,目前,暂养中心已投入使用,主体建筑全部完成,冷库、冷水处理厂正在有序施工,整体工程进度已完成95%以上,预计7月竣工验收。”项目负责人王宇介绍,项目总投资6.63亿元,建筑面积约10.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暂养中心、冷库、多功能加工厂房等设施。项目建成后,将打造集加工、集散、销售、制作、进出口等功能于一体的生鲜海产集散基地,对珲春市做大做强海产品加工贸易、创建地域品牌、开拓国内市场、提升产品附加值、助力传统生鲜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为加快项目推进进度,珲春市实施“一项目一清单”精细化管理,落实重点项目包保责任制,建立“日跟踪、周调度”工作机制,坚持“能早则早、能快则快”,全力推动签约项目早落地、新建项目早开工、续建项目早投产。结合“益企助企”行动,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强化项目用地、用工、用能等要素保障,让服务“跑”在需求前面、审批“跑”在项目前面,为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创造良好条件,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据统计,年初以来,珲春市累计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59个,总投资287.4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65.3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36个、复工项目2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