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6版:经济

将青春挥洒在希望的田野上

——丁淇的返乡创业故事

本报记者 万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主动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在吉林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实践着自己的所学所想,丁淇就是众多返乡创业年轻人中的一员。

“家乡希望我们年轻人回来,在创业遇到困难时,当你爬坡的时候,他们愿意推你一把,那时候觉得我回来是对的。”回忆创业初期经历,丁淇感慨万千。

丁淇的老家在敦化。2012年大学毕业后,她前往广东发展,并入职宏远集团。在亲戚朋友眼里,这是一份稳定且有发展前景的工作,可在她心里,却总有个念头不时闪现,那就是——回家。“那时候,总觉得漂泊在外没有根,回家找事做的想法愈加强烈。”丁淇说。

2014年,她辞掉了广东的工作,选择回到敦化创业。5年的时间里,从化妆品到服装再到餐饮,她和爱人的生意逐步做大。一次,和家人的一番对话让她有了新想法。“现在乡村振兴发展需要更多有学历的年轻人,我要深入到乡村,到需要我们的地方。”丁淇回忆说。

2019年,她将事业重心转到了大石头镇三河村这片生养她的土地上。经过反复调研,她盯准了鲜食玉米这条赛道,将手头的全部资金投入到建设厂房、购买设备中。同时,创立自己的品牌“喜乐掰掰”,希望能够把乡亲们的农产品转化成优质商品销售出去。一切看起来很顺利,可第一年就撞了“南墙”,种出来的玉米质量不达标。

“那时候不懂技术,不了解农业生产,就无法真正种出优质的鲜食玉米。于是,我们尝试着找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社局,很快他们就通过人企对接,将省农科院的王薪淇博士引进到我们企业,无偿帮助我们。专门研发了两个适合我们的品种,在品种创新和及时采收的管理上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丁淇说。攻克了种植问题后,产品的口感稳定率达到了95%以上,供不应求。想扩大生产就需要建设新生产线,可企业刚起步资金不足。镇上了解到情况后,争取了市里的专项资金,帮助企业新建了两条生产线,满负荷一天能生产20万棒玉米。“我们这一套设计都是东北师大研究生设计院为我们做的,种地有‘博士后’,设计方面有东北师大设计团队的助力,所以我们回乡村创业的信心更足了。”丁淇对政府的帮助心存感激,而这些经历对她来说更是弥足珍贵。

眼下,企业年产值达到了1000万元,最令丁淇高兴的是,每年生产期都能解决150名乡亲就业,人均增收超过4500元。下一步,她的目标是将家乡的优质农产品转换成快消品,让全国人民随时随地品尝到来自吉林的鲜美味道。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