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要闻

付春鹏:

书写兵工传奇

本报记者 李婷 张添奥

5月7日,走进吉林江机特种工业有限公司机加分厂操作间,34岁的数控车班班长付春鹏正全神贯注地忙碌着。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他和班组始终坚守一线,用汗水诠释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使命担当。

别看付春鹏年龄不大,却已是荣誉满身。作为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他享受着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拥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新时代先锋等荣誉称号;他还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关键技能带头人和吉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今年,付春鹏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付春鹏在数控车床操作调整岗位上一干就是14年,“兵工报国、奉献国防”的使命早已深深烙印在他心中。他凭借积极进取的态度与精湛的技术,成功解决了国家重点型号产品研制和批产过程中的百余种关键加工技术难题。同时,他借助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开展技术培训,为企业培养出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为我国国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发动机壳体这种产品加工精度要求高,切削变形难以控制,是生产中的瓶颈所在。付春鹏带领团队经过大量的摸索和反复试验,掌握了刀具半径补偿、刀具磨损及抑制、工艺路线安排、加工震动等因素对零件变形的影响规律。通过切削实验以及查阅大量资料,他改进了零件夹持方法,优化了刀具切削参数,还制作了气动防震胎具,实现了薄壁回转体类不规则零件的自动化生产,使得生产效率相较于传统加工方式提高了100%。多年来,付春鹏攻克了110余种关键零件的加工难题,确保了国家重点型号产品生产顺利推进,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达960余万元,为军品科研生产保障作出了积极贡献。

由于钼钢材料强度和硬度高、韧性差,在国内机械加工领域被公认为难加工材料。付春鹏勇于承担重任,经过40多个昼夜的反复摸索和实践,尝试了各种加工刀具材质,改进了刀具加工角度和切削速度的配比,最终总结出一套针对钼钢材料的加工方法。这一方法使生产效率提高了50%,良品率从60%提升到98%,刀具成本降低了60%,有效解决了钼钢喷管加工效率低、刀具磨损快、零件易崩裂、表面粗糙度不达标的技术难题。

为了让数控设备发挥最大的加工效率,减少停机等待时间,付春鹏潜心研究,发明了数控设备自动上下料装置,替代了人工手动上下零件,保证了设备的连续加工。多年来,他设计的工装夹具、气动胀胎等用于生产的项目达30多项,并且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1项、新型实用专利10项。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身为数控车班班长和吉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付春鹏深知培养懂技术、会创新的团队的重要性。他所带领的班组连续6年被公司评为模范班组;他借助大师工作室平台开展员工培训、分享先进操作法、讲解前沿加工技术,培养出多名青年技师。

付春鹏说:“我要用双手诠释责任,用汗水书写担当,让‘劳动最光荣’的旗帜在阵地上高高飘扬,为我所热爱的兵工事业奉献出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