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省积极构建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为吉林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党的全面领导
凝聚起法治政府建设“最强合力”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全面依法治国、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证。我省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党的领导贯穿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各方面。
思想聚力——我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转化为厉行法治的强大动力,出台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若干措施,编制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学习共性清单,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统筹发力——省委依法治省办积极履行统筹推进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的职能作用,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省的制度和工作机制,修订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工作规则和办公室工作细则,逐步建立起“党委统筹、部门推进、全省覆盖”的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
落实有力——2022年,印发我省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重要举措方案,聚焦9个方面、58项重点任务,细化责任分工,明确完成时限,确保全省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如期完成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任务。
示范助力——我省深入挖掘、培育、宣传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地区和示范项目的引领示范作用,集安、辽源2个地区以及长春、吉林、四平3个工作项目先后进入全国示范行列,获评数量在东北三省一区中位列第一。
以人民为中心
为法治政府建设注入“永续动力”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这一要求,通过一系列暖民心、惠民生的举措,让法治政府建设成果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
聚焦精准决策,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先后出台《吉林省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办法》《吉林省重大行政决策过程记录和材料归档管理办法》……我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相关规定,充分听取人民群众和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等法律咨询专家意见,完善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确保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合法合规。
聚焦职能转变,提升便民服务实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办事方式,提升审批效能,是建设群众满意法治政府的重要抓手。”据通化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李彦良介绍,近年来,通化市深入推动法治与政务服务工作相互赋能、深度融合,让企业、群众在政务服务改革中获得“红利”,享受便利。全面升级“1+4+N”法治化政务服务体系,在全国首创一市两区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模式,进一步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推行“收受分离”模式,打破地域、部门、层级限制。同时,创新推出“数字政务门牌”,将政务服务从“窗口”延伸到“家门口”,在精细化管理模式和便民化服务举措上实现了多项突破。
聚焦风险防范,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我省坚决扛起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和社会治理体系,积极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2024年,全省新收行政复议申请8558件,同比增长112.1%。
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法治政府建设“不竭活力”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省坚持新发展理念这个“指挥棒”“红绿灯”,切实发挥法治稳预期、固根本、利长远的作用。
“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企业健康成长的沃土、吸引产业集聚的平台、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石。”据公主岭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卢昌平介绍,近年来,公主岭市始终坚持用心服务企业发展,深入推行“无事不扰”监管模式、城市管理“721”工作法、市场监管“五段式”执法模式,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024年,公主岭市经济总量位居我省县域第一位。
“贯彻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3年行动计划,31个执法部门和乡镇(街)已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基层行政执法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据临江市司法局局长郑福基介绍,临江市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梳理公布行政执法部门和各乡镇(街)行政裁量权基准2293项、“首违不罚”事项262项。2024年,临江市对群众普遍关注的城市管理、卫生健康、医疗保障市场监管等领域开展行政执法案件回访,让群众更好地体会到“法治有力度,执法有温度”。
建立吉林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厅际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吉林省企业权益保护协会;开展“法润吉商·共‘营’未来”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举办“服务企业月”活动;组建法律服务团队329个,为企业“法治体检”2200余家,调解涉企纠纷1.7万余件……
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和成效,让法治社会的基础日益稳固。一幅以良法促善治、群众满意为底色的法治政府建设画卷,正在吉林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