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5月18日,凉爽初夏,气候宜人。2025吉林市马拉松在人民广场鸣枪开跑。3万名跑者以奔放的姿态、震撼的阵容奔向松花江畔,逐梦最美赛道,拥抱江城22度的夏天。
7时30分,出席开幕式的吉林省体育局和吉林市相关负责人一同为大赛开枪发令。参赛者从矗立着德胜门的人民广场出发,在蓝天白云、绿树成荫的江畔美景中,踏上“吉马”征程,感受吉林市沿途的美景和日新月异的变化。
本届“吉马”由吉林市人民政府、吉林省体育局主办,吉林市体育局、吉林市体育总会承办,中国田径协会提供技术认证。比赛继续沿用经典的环松花江景观赛道,设有马拉松(42.195公里)、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迷你跑(5公里)三个项目。
赛场上,数十万江城市民涌向赛道旁,一起为选手呐喊助威,志愿者充当起啦啦队员,与跑者击掌,为跑者呐喊助威。22度的夏天里,热情的江城市民因为“吉马”欢声雷动。
本届赛事,除邀请世界排名前100的运动员参赛外,还邀请了世界精英标牌运动员参赛。曾在2024巴黎奥运会上摘得铜牌的吉林市籍射击运动员张琼月,作为受邀嘉宾,也回到家乡为“吉马”加油。
国内外高水平选手的参与,让竞争格外激烈,也让这段征程热血沸腾。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角逐,全马男子组前三名接连冲线,肯尼亚选手埃兹拉·基普克特·塔努伊摘得桂冠,埃塞俄比亚选手巴雷·兹库·阿瑟法和塔杜·阿巴特·德迈分别获得亚军和季军。全马女子组冠军由埃塞俄比亚选手阿菲拉·格费伊·伯哈摘得,同样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切尔内特·米斯加诺·塔克勒和马尔·迪巴巴·胡萨分别斩获女子组第二名、第三名。除了外国选手,在参赛的中国选手排名中,前三位分别是男子组管油胜、王佳浩、王红伟,女子组朱卿、黄菲、姚玉舟。
同时,本届“吉马”也尽显科技范。全新升级的守望者系统4.0支持选手位置共享,让跑者亲友实时查看选手的赛道位置与赛程进展;线下开放的守望者观赛区,配备赛事直播大屏,让观赛者能深度融入赛事氛围。
此外,吉林市还在赛前、赛中和赛后策划实施了一系列文旅和商贸活动,全方位展现“吉马”魅力。
金标赛事 全新升级
2025年初,世界田联路跑赛事日历更新,吉林市马拉松正式晋升为金标赛事!
吉林市马拉松作为中国田协A1类认证赛事,自2016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七届,累计有19万人参赛。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高标准的赛事组织,“吉马”不仅成为当地独有的品牌赛事和极具温度的特色赛事,也成为中国北方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精品马拉松盛会,是海内外跑者争相奔赴的竞技场。
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和发展,吉林市马拉松的赛事规模和影响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从最初的铜牌赛事一路晋升为精英标牌赛事,如今更是成功跃升至金标赛事。它不仅代表着吉林市马拉松在赛事专业化及办赛标准化等方面得到了世界田联的认可,也标志着赛事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作为新晋国际田联金标赛事,本届“吉马”首次采用分枪起跑的发令方式,有效避免了起跑拥堵,提高了比赛的流畅度,确保比赛的竞技性、观赏性和公平性;首次为迷你跑完赛选手发放奖牌,以鼓励和带动更多的市民群众加入全民健身运动行列;增设全马中国选手特别奖,用以表彰国内马拉松精英参与和支持“吉马”。
全民参与度极高,吉林市马拉松激发广大群众体育锻炼的热情。“吉马”成功升级为世界田联金标赛事,能够进一步提升吉林市马拉松的国际知名度,吸引更多国内外高水平选手参与比赛,提升赛事的专业化水平和竞技水平,扩大吉林市及吉林省的国际影响力。
保障先行 细致入微
在本届“吉马”赛事中,组委会进一步优化安保、医疗、物资补给、志愿者服务一体化赛事保障链条,提升组织和保障水平。
在医疗保障方面,吉林市卫健委从全市抽取417名医护人员,在赛道内按照2.5公里的间距,共设置28个医疗救治站,并在相关点位设置35辆救护车,用于参赛选手的伤病员救治。
为了应对参赛选手的突发心脏类疾病,在赛道上共设置了106台AED(便携式全自动体外除颤仪)。所有医疗救治、救护车均配置了AED,还遴选出43名医护,背负AED和基本急救药品,在赛道内组成骑行救治团队,确保全赛道不超过500米内即有AED。他们遴选医疗跑者130人,与选手共同参加比赛,在比赛途中发现伤病员可以及时呼叫附近医疗团队共同进行救治;征集530名医疗志愿者,在赛道内间隔100米进行医疗巡视工作;选出100名综合素质较好的中医康复理疗师,在赛事终点免费为参赛选手提供赛后拉伸服务。穿过位于嘉园北路的半马终点,记者看到:路边的帐篷里,多名运动员正趴在按摩床上,接受医师的腿部按摩。龙潭中医院副院长冯绪刚说:“能参加这次‘吉马’的医疗保障工作很荣幸。我们院里一共来了12人,7时前就都到岗了。我们主要负责赛后运动员肌肉的放松工作,有这方面需求的人还很多,大概得工作到中午。”
志愿服务方面,“吉马”组委会共招募了3030名志愿者。除了为5月10日2025“吉马”热身跑(高新站)提供服务和“吉马”赛前领物环节安排的志愿者之外,共青团吉林市委共招募到2602名来自北华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化工学院、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等8所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覆盖全马、半马、迷你跑全路线,负责物资补给的搬运分发、物品收容存放、赛道指引、医疗保障、赛后放松等任务。
在半马终点附近,有不少完赛的运动员套上了一次性鞋套,在水池里冷敷。来自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孔麒钧和同学们3时30分就从学校出发,赶到了半马终点。他告诉记者:“像这样的水池一共有6个。冷敷可以减少肌肉的肿胀感,有助于运动员恢复体能。我第一次参加‘吉马’的志愿服务工作,很兴奋,希望下次还有机会参与其中。”
来自北华大学体育学院的丁月鑫负责的是半马运动员赛后的物资发放,他已经是第二次参与“吉马”的志愿服务工作了。他说:“我的家乡在延吉,来到吉林市这几年感受到了这里的积极变化,‘吉马’赛事让更多的外地人亲身体会这座城市的魅力。志愿服务也让我能零距离感受跑友的热情,对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安保方面,吉林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制定赛前场地搭建和赛中道路封闭交通管制通告,提前踏查赛道及周边道路交通状况,对全市道路交通设施进行全面检查;赛事当天,共出动警力932人,4时30分全员上岗执勤,确保比赛顺利进行;赛事结束后,他们又逐段恢复交通。
在赛道保障方面,组委会在赛道沿途设置了8个饮水饮料站、7个饮水用水站、7个能量补给站,助力选手续航;设置5个喷淋点、7个海绵点,通过物理降温与水分补给双管齐下,保障选手体感舒适;配备639台移动厕所(较上届增加139台),通过科学布局确保参赛选手每3分钟可达厕位,有效解决“排队焦虑”。
商贸配套 促进消费
围绕本届“吉马”赛事,吉林市精心策划了三大板块商贸配套活动:以主题促销点燃消费热情,以优质住宿保障服务八方来客,以民俗商贸大集展现城市魅力,将体育赛事与商业文化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一场集消费、服务、文化于一体的城市盛会!
美食体验,不可或缺。“吉马”赛事期间,以新兴园、福源馆等为代表的吉林市老字号餐饮企业推出“吉马限定”专属服务,精心打造马拉松主题套餐,让游客和参赛选手一键式点餐尽享特色美食的同时,还能享受到打折、领取文创纪念品等专属服务。
赛事之余,全城促销。5月12日至20日,吉林市商务局组织重点商贸企业开展了“奔跑吉马、全城嗨购”促销活动。其中,新华书店重庆路书城和江南新华书店、万瑞城新华书店等6家分店联动,同步进行让利活动;华生电器大东门店和江北店举行了门店专属活动;紫光苑华美达酒店、阳光100酒店等进行了“奔跑吉马、宿在大东”主题活动……全城好物以最低价格呈现给本地市民和外地来吉的朋友,让收获满意的购物体验。
此外,5月15日至17日,在北山人民广场参赛选手检录区,吉林市举办了以“春飨北山”民俗商贸大集为主要内容的“吉刻出发——2025吉林市马拉松博览会”,近150个商户齐聚于此,为参赛选手提供以开江鱼为代表的湖鲜特色美食,以锅包肉为代表的吉菜特色菜品,以煎粉、烧烤为代表的本地名小吃,充分满足不同食客多样化的味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