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磊 尹雪 实习生 刘一潼)日前,由白城师范学院、白城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开展的“‘瀚海红烛·薪火鹤乡’大中小幼同宣讲 文化场馆育新人”实景沉浸式“大思政课”活动,在白城师范学院举行。来自全市的大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代表体验了这堂“大思政课”,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沉浸式的体验,为学生们带来全新的体验。
白城师范学院积极响应时代的号召,结合吉林西部地域特色与学校自身的丰富资源,精心打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文化展馆。分别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吉林西部生态文明展馆、唐鸿胪井刻石展馆、通榆年画展馆、中国楹联文化展馆、“扎根的教育”师道文化主题广场,共“五馆一场”。
“这些文化场馆既各自成章又缀玉连珠、交相辉映,我们系统地将它们转化为思政育人资源,构建起思政课群,拓展了立德树人的载体。”白城师范学院相关负责人说。
在吉林西部生态文明展馆,“黑钙土、草甸土、盐碱土……原来家乡的土壤还有这么多分类。”看到展馆内的吉林西部土壤分布图,学生们表情惊讶。
“我看到丹顶鹤在飞,太清楚了。”戴着3D眼镜,正在体验湿地之旅的学生兴奋地说。
在通榆年画展馆,学生们看到正在创作的学长学姐们全神贯注的表情,羡慕不已。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体验了一次木版年画的制作,成就感满满。
行走在不同的场馆中,思政课教师依托丰富的展陈,通过情景互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们沉浸式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非遗技法的精巧和生态文明的奥秘等。
在“扎根的教育”广场上教育家雕塑群和传统文化柱群前,来自白城师范学院的师生宣讲员分别以“黄大年授业雕塑”“陶行知育人雕塑”为依托,传递科技报国精神与师德传承的重要意义。白城市“薪火鹤乡”宣讲团的中学生红色志愿宣讲员刘柏谦以广场“孔子行教雕塑”为切入点,生动讲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小学生宣讲员高瑞晗则围绕“文化柱·仁”,将中华传统美德娓娓道来。这场跨越学段的宣讲接力,让教育家精神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润心、铸魂,这种实景沉浸式大思政课,是白城师范学院打破传统思政教育边界,开拓文化场馆育人的新模式。”白城市委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说。
从“各管一段”到“协同育人”,从“课堂说教”到“实景沉浸式教学”,这堂“大思政课”不仅打破了学段壁垒,更让“场馆里的思政课”焕发新光,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