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要闻

创新路上破浪行

——访辽源市百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罗骥

本报记者 赵蓓蓓 实习生 姜雨佳

近日,记者走进辽源市百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空气中弥漫着药品特有的气味,先进的设备高效运转,工人们严谨细致地操作着,一派繁忙有序的生产景象。

在这里,每一道工序、每一粒药片都凝聚着百康人的心血,也体现着一位企业家的“匠心精神”。

他就是辽源市百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罗骥。

从技术员到行业能手

1995年,罗骥从大连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后,便投身于制药行业。他从基层的车间技术员做起,凭借着对制药技术的热爱与钻研,一路成长为行业内的“行家里手”。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后,2018年,罗骥被集团任命为辽源市百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开启了引领百康药业迈向新高度的征程。

刚到百康药业时,企业发展面临诸多难题。罗骥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将目光聚焦于科技创新。“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要创新,创新的路即使再难也要走。”罗骥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在罗骥的带领下,百康药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他深入车间,与一线技术人员并肩作战,主导多项关键技术研发。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百康药业年产值从1亿元跃升至近5亿元,新增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的客户10家,销售客户60余家,出口客户20余家,产品已通过GMP认证,远销印度、非洲等地区,在辽源市药企中稳坐龙头地位,实现了从技术“专家”到行业“领跑者”的跨越。

针对法莫替丁晶型转换这一行业难题,罗骥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大胆提出解决方案。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确定了精准的控制条件,保障了生产的稳定进行,提升了产品质量。“研发失败是常态,但我们不会被失败和困难打倒,坚持创新终会找到出路。”罗骥说。

这一成果不仅让百康药业在法莫替丁原料药生产领域站稳脚跟,更成为行业内的标杆。随着一项项技术成果的落地,百康药业的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

勇做技术攻关“先行者”

制药行业技术难题层出不穷。在百康药业的发展历程中,盐酸氯哌丁难题便是其中之一,原来的产品市场占有率逐渐下降。罗骥勇挑重担,带领团队日夜钻研,分析多方面影响因素并不断调整,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找到精准方法,让盐酸氯哌丁在2022年重新恢复上市。

罗骥告诉记者:“研发产品的过程十分漫长,前前后后花费了我们近6年时间,大概投入1000多万元的资金。压力确实有,但是我们团队都没有放弃,经常不分昼夜地研究每个环节,最后成功‘破冰’的那一瞬间真的很激动,也很满足。”

正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儿,罗骥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先机。在他的推动下,百康药业现持有102个药品生产批准文号,包括20种原料药和82种制剂,其中对乙酰氨基酚年产量达5500吨,单品种年收入超1.2亿元,成为企业“拳头”产品。

激活人才创新“内动力”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百康药业的生产车间里,经常能看到罗骥与员工交流的身影。他坚持在抓好生产销售的同时,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

提及公司人才培养,百康药业中心化验室主任赵越幸福满满:“我的父亲就是在这里退休的,经常听家人说这里工作环境和人才培养都很完善,所以大学毕业就到这里工作了,一转眼已经10年了。罗总到公司后发展很快,他经常鼓励我们,让我们工作非常有干劲,工资也越来越高,在这里工作我们都很有归属感!”

为了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罗骥定期开展各类培训,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与新员工结成对子,进行“传帮带”,帮助新员工快速成长。同时,企业还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吸引了众多专业人才加入;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开展讲座,组织内部技术交流活动,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目前,公司员工总数从原来的200人增加到40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超过20%。这些新鲜血液为企业注入创新活力,推动百康药业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如今的百康药业,已连续多年获评吉林省创新型技术企业。罗骥表示,未来企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努力奋斗,瞄准5亿—10亿元的销售目标,继续向“新”发力,再上新台阶。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