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长春,绿意葱茏,花香四溢。
5月23日,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以下简称“高博会”)将在长春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启幕。此次高博会以“融合·创新·引领:服务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为主题,汇聚全球700余家企业、千余所高校,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国家级战略平台,是对新时代教育改革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强力引擎。
在教育部统筹部署下,本届高博会创下多项“历届之最”,也彰显东道主长春市的担当与智慧。招商招展实现历史性突破:商业展区吸引华为、宇树科技等龙头企业,4358个展位全部完成招展;东北振兴专区迎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1所顶尖高校,以及中国一汽、长光卫星等本土创新力量。
“云上展厅”的开通打破时空界限,通过小程序即可实时观摩论坛直播、企业新品发布,实现“线上线下双轮驱动”。这种立体化办展模式,既延续了高博会33年的权威性,又注入了数字化新动能。正如吉林省教育厅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仅要办一场展会,更要搭建永不落幕的产教融合生态圈。”
展会首次设立“AI赋能区”“直播带岗区”,通过智能技术实现简历优化、人岗匹配,让传统招聘活动焕发数字活力。
从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到教育创新高地,长春的转型跨越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此次高博会落地长春,既是对东北高等教育资源集聚优势的认可,更是以教育“先手棋”激活区域发展“全盘棋”的生动实践。
行走在10万平方米的展区,能感受到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咬合的脉动。企业展区覆盖智能制造、医学教育等七大领域,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华为的智慧校园解决方案,生动诠释着“教育+科技”的乘数效应。在东北振兴专区,吉林大学的仿生机器鱼、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航天育种成果,展现着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硬核实力。
展会特别设计的产业振兴区将吉林省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等七大产业集群具象化,引导高校毕业生精准对接岗位。这种教育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同频共振,在校企洽谈区得到深化:浙江大学与长春光机所共建联合实验室,北京中医药大学携手长白山药业开发道地药材。60余项合作协议正在改写东北创新版图。
当室外展区的无人驾驶汽车遇上冰雪经济展区,当“长旅号”文旅专列邂逅中俄经贸展台,教育博览会的边界被不断拓展。大学生艺术表演与人工智能互动体验相映成趣,红色研学路线串联起“三地三摇篮”的工业记忆。这种“科技+文化+教育”的融合,让高博会成为观察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绝佳窗口。
站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节点,本届高博会以“三大国家战略平台”为支点,撬动东北振兴的新格局。据统计,展会筹备期间已促成80余项校地合作,上海交通大学与长春共建的“未来技术学院”、同济大学参与的“冰雪装备研发中心”,正在将展会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
人才专区的素质测评区内,心理调适舱、职业能力测评系统整装待发;直播带岗区的摄像头已调试完毕,准备向全国推送装备制造、冰雪经济等特色岗位。这不仅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高校毕业生双选会,更是一次人才生态的系统性重构。500家企业带来的1万个岗位中,博士需求占比达35%,中国一汽集团甚至开出“百万安家费”吸引高端人才。
“名师大家东北行”活动更具深远意义。专家、学者将深入吉林大学、长春光机所,开展“大师面对面”讲座。清华大学教授王建宇在提前考察时感叹:“这里的科研基础厚实,缺的是与产业接轨的桥梁,高博会正是架桥的关键一环。”
今夏长春的教育之约,既是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成果展示会,更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员会。当华为的5G技术遇见黑土地的振兴需求,当名校的科研成果扎根东北老工业基地,人们期待着这场盛会能激活“教育强省”的一池春水,奏响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雄浑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