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23日讯(记者张和力 实习生贺孔华)今天,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政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在中铁·长春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企业、产业园区,以及政府部门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时刻。
活动现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周玉表示:“本次活动聚焦地方发展需求,搭建了政府、高校、企业和投资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桥梁,为东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李楠也表示,通过本次活动,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升了高校服务地方的能力。
本次活动成果丰硕,有效促成了校企、校校、校地意向合作80余项,现场签约57项。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与长春市人民政府达成校地战略合作,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等30余所高校与华为、中国华能、中国一汽、零跑汽车等60余家企业,围绕核心技术攻关、重点技术改造、共建研发中心、人才联合培养等开展深度合作。此外,优选级华为ICT学院、天津智慧城市研究院吉林分院也在活动现场揭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活动特别邀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执行副主任委员雷朝滋作专题报告。雷朝滋以“加强企业主导的校企协同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为与会人员提供了促进企业实际需求与高校科研优势相结合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吉林省AI赋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联盟成立仪式。长春新区进行招商引智推介,展现长春新区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与潜力。同时,邀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金奖、银奖获奖代表进行成果发布,展示高校学子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优秀成果。
通过联合经合、科技、工信、长信基金等部门,本次活动有效对接了高校130余所、企业170余家、园区20余个、服务专家团队40余个,征集成果400余项,发布技术需求190余项。通过深度促进教育链、科技链、人才链、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不仅提升了高校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和服务地方的能力,更为东北地区产业升级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