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日前,记者来到延吉市采访抗战老兵历保甲,听他讲述那段艰苦卓绝而又刻骨铭心的峥嵘岁月。
“我叫历保甲,今年96岁,1945年参军。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老兵的照顾,祝福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见到记者,这位有着78年党龄的老人侃侃而谈,生动的战斗故事仿佛发生在昨天。
历保甲出生于山东日照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15岁那年,耳濡目染全民抗战的历保甲,义无反顾地参了军。从此,他和千千万万战士一道,用坚强的脊梁扛起了保卫山河的重任。
“我当时年龄小、个子矮,还没有枪高。部队考虑我的具体情况,给我分配到了后勤部门。”刚入伍时,历保甲很是失落,觉得不能直面敌人、冲锋陷阵,报国之志难以施展。但很快他就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年长的老兵传授他理发技艺后,他每天忙得不可开交。除了给战友理发之外,他还负责搬运物资、照顾伤员,哪里有需要,哪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
日子一天天过去,历保甲在后勤岗位上愈发得心应手。凭借着个子小、行动灵活的特点,在敌人轰炸时,他能巧妙地穿梭于掩体之间,保护重要物资。“在与伤员的相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后勤工作同样是抗战胜利不可或缺的一环。没有稳定的后勤支持,前线战士就无法安心作战。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一直坚守下去,为抗战胜利筑起坚实的后盾。”
经过部队两年多的锤炼,历保甲终于冲上前线,跟随战友们一起浴血奋战、英勇杀敌。让老人最难忘的,还是淮海战役期间那些催泪的记忆。一次战斗中,他所在的阵地不断遭受敌军猛烈攻击,战壕里战士伤亡惨重。一天深夜,敌军发起新一轮攻击,子弹如雨点般穿梭,历保甲和战友们沉着应战。突然,一发炮弹在他不远处炸开,飞溅的弹片瞬间击中他的右臂,鲜血顿时浸透了衣袖。看着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有死有伤,悲痛至极的他咬紧牙关坚持战斗,直到战友将他强行背下火线。
在后方医院,医生对他进行了紧急救治。尽管伤痛难忍,历保甲仍时刻牵挂着前线战况。稍作恢复后,他不顾医生劝阻,主动要求重返前线。归队后,他带伤参与修筑战壕、搬运物资、转移伤员等工作,用顽强的毅力为战斗胜利继续贡献力量。
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部队对历保甲在战斗中英勇无畏、负伤后仍坚守岗位的事迹进行表彰,授予他二等功荣誉。捧着沉甸甸的军功章,历保甲感慨万千:“和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我这点伤不算什么。只要国家需要,我随时准备再上战场。”这枚军功章不仅是对他的肯定,更是那烽火岁月中无数英雄用热血和生命铸就胜利的见证。
从山东到江苏,再到浙江、上海,历保甲跟随部队一路南征北战。“那时候穿的是草鞋,走一天路就磨破了,晚上找块草垫里面,第二天接着走。”
1947年,历保甲在部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他进入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历保甲退役后回到山东工作,后到吉林省汪清县务农。
2019年,历保甲来到延吉市,加入延吉市“老兵之家”宣讲团,继续发挥余热,投入到红色文化传承和青少年国防教育志愿服务中,用自身战斗经历教育新时代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坚定信仰,引导青少年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砥砺前行、奋发有为。“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年轻人能铭记那段血与火的岁月,让英雄精神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