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1版:头版新闻

王德泰:

烽火丹心照千秋

本报记者 董鹏宇

从白山市江源区北部的羊脸山脚,拾级而上登至山腰,一座高10米、身形伟岸的王德泰将军雕像便出现在视野中。将军深邃的目光眺望远方,四周山林肃穆,松涛澎湃。

王德泰,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将军的战友,是抗联第一路军副总司令、第二军军长,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在东北人民抗日游击战争的艰苦岁月中,他率领一支抗日队伍,驰骋于白山松水、镜泊丹江,威武不屈,英勇杀敌,为抗日救国大业立下不朽功绩。

王德泰,1907年出生于奉天省盖平县(今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离开家乡,来到吉林省延边地区谋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目睹日军烧杀淫掠的种种罪行,王德泰无比愤慨,毅然投身反日斗争洪流。不久,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延吉县反帝同盟组织部部长。

1932年春,王德泰受党组织派遣,到延吉县三道湾做争取山林队“长江好”的工作。后任延吉游击队小队长、中队长、大队参谋长等职。1934年3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政委。不久任中共东满特委委员、军事部长。1935年3月,改任独立师师长。曾指挥所部取得攻打安图县城等战斗的胜利。与中共东满特委书记童长荣等,领导创建了东满抗日游击根据地。因作战勇猛,冲锋在前,被群众称为“东满一只虎”。

1935年5月,王德泰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同政委魏拯民指挥主力,向绥宁、敦(化)额(穆)和蒙江地区远征,打通了与第一军、第五军的联系,促进了东南满和吉东地区抗日武装的联合作战。

1936年3月,王德泰任东北抗联第二军军长。同年7月,抗联第一、二军组成抗联第一路军,王德泰任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并当选为中共南满省委委员,率部开辟长白、临江等新游击区。

王德泰不仅是东北抗联将领中能征善战的“虎将”,也是一名智勇兼备的优秀指挥员。他平易近人,和战士们同甘共苦,亲如手足,“一点官样子也看不出来”。在战斗中,他勇猛顽强,机智果敢,往来于枪林弹雨之中,处处身先士卒,有时甚至亲自端着机枪扫射敌人,或亲率队伍冲锋,与敌肉搏。正是在王德泰等第二军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的带动下,使第二军得以迅速成长壮大,并锻炼成为一支英勇善战,吃苦耐劳的人民抗日武装。

王德泰认真贯彻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曾多次联合抗日救国军、义勇军、山林队,共同对日伪军战斗。到1936年初,延边一带的绝大多数救国军、义勇军、山林队都与第二军建立了合作关系,作战时接受第二军的统一指挥与部署。

1936年11月,王德泰在抚松小汤河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9岁。

硝烟已逝,但是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永远留在我们记忆中。为了更好地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白山市江源区革命烈士陵园依托现有红色资源,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自陵园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青年学生、党员干部群众来缅怀先烈。每年的清明节、抗战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陵园都会组织大型的祭扫活动,每年接待的人数大约在6000至7000人。在王德泰烈士纪念馆,社会各界群众通过了解王德泰将军和其他烈士的英勇事迹,感受革命前辈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

王德泰将军已经离开我们80多年了,但他和无数抗联先烈用生命铸就的丰碑,将永远激励后人铭记历史、开拓创新,书写新时代奋斗的华章。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