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1版:头版新闻

陈翰章:

铮铮铁骨的“镜泊英雄”

本报记者 李抑嫱

正值盛夏,敦化市翰章乡翰章村的陈翰章烈士陵园内,苍松翠柏傲然挺立,满园鲜花热烈绽放。陈翰章将军的雕像巍峨矗立,与广场中央镌刻着“陈翰章将军永垂不朽”的纪念碑遥相呼应,一同诉说着这位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传颂着他的崇高精神。

陈翰章,1913年出生于吉林敦化的一个农民家庭,1930年从敦化敖东中学毕业。“我立志从事教育事业,目的是为了培养优秀人才,改造国家……假如我的理想因为被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打破的话……为了祖国,我一定投笔从戎,用我手中的枪和我的鲜血以至生命,赶走强盗,消灭敌人!”这是陈翰章在毕业典礼上发出的铮铮誓言。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我国东北。面对侵略者的铁蹄,陈翰章毅然投笔从戎。1932年,他告别年迈的父母和新婚妻子,参加抗日救国军。在血与火的淬炼中,陈翰章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名将周保中的得力助手。

1934年春,陈翰章被派往北平、天津进行抗日救国活动,同年6月调任绥宁反日同盟军工农义务队政治指导员。1935年2月任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2师参谋长,率部在宁安、额穆、敦化、蛟河等地打击日军。1936年起在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2师(后改为5师)先后任师参谋长、师长,同年6月被选为中共南满省委委员,率部在宁安、镜泊湖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曾指挥攻打宁安、横道河子、破袭北湖头水电工程等战斗。

1939年夏,陈翰章担任东北抗联第一路军3方面军指挥,与魏拯民指挥所部攻点打援,取得攻占安图大沙河等胜利。他指挥作战不仅勇猛顽强,而且机动灵活、足智多谋,后又成功指挥了寒葱岭伏击战、智取额穆县城等战斗。他不畏强敌,敢于同侵略者正面交锋,被百姓称为“镜泊英雄”。

1940年12月8日,由于叛徒出卖,陈翰章将军和十几名抗联战士在镜泊湖小弯沟一带被日寇包围,面对敌人“陈翰章,投降吧!给你大官做”的喊叫,陈翰章用“死也不当亡国奴”和复仇的子弹回答敌人。为掩护战士突围,陈翰章身受重伤,但他在血泊中仍不向敌人屈服,牺牲时年仅27岁。残暴的敌人剜去他的双眼,割下他的头颅,送到伪满洲国新京(今长春)邀功请赏。

1948年长春解放后,党组织派人找到了他的遗首,安放在哈尔滨市东北烈士纪念馆内,1955年又安葬于哈尔滨烈士陵园。2013年6月13日,陈翰章烈士身首合一,安葬在敦化市陈翰章烈士陵园。

将军伟绩照千秋,英烈精神育后人。为深切缅怀和纪念陈翰章将军,敦化市将陈翰章将军的出生地命名为翰章乡,当地中学命名为翰章中学,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街道、广场,这些流淌在日常生活里的记忆符号,让红色基因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持久的生命力。

为进一步挖掘、宣传、弘扬陈翰章将军的生平事迹,2024年9月,陈翰章生平事迹文化中心在翰章乡翰章村正式揭牌成立。这里展现了陈翰章从少年学习到参加革命、走向抗日的生平事迹情况,填补了陈翰章将军少年时期与父母生活学习的事迹空白。自对外开放以来,该文化中心累计接待参观者5000余人次,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平台。

至今,东北地区仍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镜泊湖水清亮亮,一棵青松立湖旁,喝口湖水想起英雄汉,看见青松忘不了将军陈翰章……”陈翰章将军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他的英勇壮举与崇高精神,如不灭的火炬,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前行之路,激励着人们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奋勇拼搏、接续奋斗。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