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国内国际

“三维赋能”锻造“软件尖兵”: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团队建设新范式

朱伟华 王辉 李雪冰 本报记者 姜岸松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

走进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云智工坊”,学生正通过虚拟仿真系统调试代码,屏幕上的3D模型流畅运转——这是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日常一幕。作为国家第三批教师创新团队建设单位,该校软件技术团队以制度、技术、生态“三维赋能”破题师资建设,用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四链融合”重塑育人生态,为东北数字经济注入职教强音。

三维机制 激活团队成长动能

制度为基,“双轨四阶”体系打通教师成长快车道。校企联建党支部培育“双带头人”,师德建设淬炼育人初心,这里累计走出9名省级以上优秀教师。个性化培养方案铺设“企业实践—教改提升—技术攻关—标准输出”进阶路径,锻造出2名国家级名师与6名省级技术能手。

技术引擎驱动“云智工坊”高效运转。千余项虚拟仿真资源构筑省级教学资源库,虚拟教研室辐射中西部院校,线上教研超3000人次。数字化教师画像系统借力大数据精准赋能,技术研发效率跃升40%。

生态协同则编织出“政行企校”立体网络。该校牵头组建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教融合共同体,参与6个国家级项目;与大连东软共建产业学院,承接4项教育部供需项目,输出2项国家职业技术标准,“校中厂、厂中校”模式让产教血脉相连。

四链贯通 重塑人才培养生态

教育链精准咬合产业齿轮。专业设置年均调研30家企业,课程内容更新率超30%;软件运维等岗位能力图谱让教学与产业需求无缝衔接。课程链则贯通创新血脉,《Web前端技术》等4门国家级精品课、覆盖1+X证书的教学资源库、8部校企合作教材,让授课内容紧跟技术前沿。

实践链驱动服务链高效运转。四级实训体系依托数字工坊承接真实项目,孵化2家学生企业,勇夺3项省级双创奖。数字助老等社会服务年均超600人次,破解企业技术难题50余项。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构建“核心示范—区域联动—西部辐射”推广网,培训教师超200人。

持续升级 输出职教创新样本

团队创新的“双师四能”模式已升级为4项国家级专业教学标准,获《光明日报》专题推介。从“元宇宙编程实验室”到AI辅助教学系统,创新脚步不停。未来,这里将承办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打造沉浸式开发教学新范式。

这支扎根黑土地的职教先锋,正以“三维赋能”破壁、“四链融合”育才,为区域发展持续输送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当更多职教团队踏上这条新路,“吉林方案”的光芒必将照亮更广阔的职教改革征途。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