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抗战老兵朱开富的“宝贝”们见证了他为国奉献的一生。
1928年,朱开富出生于云南省罗平县。16岁时,他在民族危亡之际毅然参军。“那个时候,因为我年纪小、脑子活,又在家里读过几年书,连长就把我留在他身边,当了他的传令兵,负责站岗、放哨、送信。”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个曾经目睹日军轰炸机在中国肆虐的放牛娃,终于见证了侵略者低下头颅的历史时刻。提起那个沸腾的夜晚,老人眼含泪光:“连队的兄弟们抱头痛哭,我们终于把侵略者赶出去了!”
岁月染白了双鬓,却抹不去刻骨铭心的记忆。回想起从前的峥嵘岁月,老人仍激动不已。一次,朱开富和战友们接到新命令——驻守一座海岛。由于交通遭受严重破坏,他们不得不穿越原始森林。林中荆棘丛生、野兽出没,充满了危险。“一些战友因原始森林中瘴气太大,身体吃不消,倒在了行军的路上;还有一些战友被毒虫叮咬,身上肿包不断,化脓流血,甚至皮肤糜烂。”
亲眼看到很多战友倒在丛林里,朱开富也有恐惧的时候。然而,“一定要完成任务”的信念始终坚定。于是,他和战友们克服重重困难,咬牙坚持,最终抵达目的地。面对强行登陆的敌军,他们毫不退缩,奋起抵抗,多次成功击退敌人。
抗美援朝战场上,硝烟弥漫,枪声阵阵。朱老告诉记者,彼时为了鼓舞在前方浴血奋战的将士,祖国人民派遣了赴朝慰问团,带来了来自祖国的各种礼物。“我收到的礼物很特别,是一张7个孩子的照片,照片背面还附了一句留言——‘志愿军叔叔,我们长大了要向你们学习’。当时,条件很艰苦,每天都可能面对生离死别,看到照片中孩子们的笑脸,感到很欣慰、很有动力。”
一次战斗中,朱开富所在部队遭遇敌军重坦克营袭击。当时,敌人的坦克和装甲车堵在公路两端,我军多次冲锋送炸药包都没成功,只能绕路转移。转移时,副营长在前线指挥撤不下来,副教导员负责收容伤员,整个营只剩朱开富一个干部。于是,他带着几个连的战士继续前进,后来和兄弟部队一起卡住敌人退路,硬是用手榴弹把敌军坦克部队“啃”了下来。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而今,这位历经沧桑巨变的老兵,抚摸着胸前的军功章感慨道:“当年并肩作战的战友,有的永远留在了异国土地,有的长眠于白山黑水。我何其有幸,能看到祖国强盛。只要还能呼吸,就要把这段历史讲给后人听,让孩子们知道,今天的和平是多少烈士用鲜血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