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喧天、人声鼎沸、载歌载舞……炎炎夏日,吉林多地开启了夏季村晚活动,通过一项项极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展现出新时代乡村的蓬勃生机。近年来,处处烟火气、人人当主角,“村晚”成为展示新时代新农村、新农民、新面貌的广阔舞台,进一步激发出乡村文化的厚重生命力。
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2025年全国“四季村晚”主场和示范展示点名单》中,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城西镇红民文旅度假村、通化市辉南县金川镇金川村七湾广场、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长白镇解放村入选2025年全国夏季“村晚”示范展示点。作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联欢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村晚”逐步突破了“春节限定”,走向机制化、常态化、品牌化。
从“村晚”到“四季村晚”,这场乡村文化盛宴的持续火热,原因就在于其接地气、有特点、动人心。当充满“乡土味”的村歌唱响田野,代代相传的民间技艺惊艳四座,“四季村晚”不仅传递出村民们最淳朴热烈的文艺表达,也凝聚起村民情感,顺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村民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但在一些地区,符合村民精神需求的文化消费产品仍然相对匮乏,文化活动缺少吸引力。因此,以“四季村晚”为突破口,展示乡村文化魅力,营造文明新风尚,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大势所趋。
持续增强乡村文化影响力,激活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量,必须要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在“四季村晚”的带动下,各地区的乡村非遗技艺得到充分展示,民族特色服饰轮番“亮相”,独具魅力的文艺曲艺作品广为流传,促进了乡村文化持续繁荣兴盛。未来还应不断升级打造好“四季村晚”的舞台,充分挖掘利用好乡村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实现节目季季演、才艺人人秀,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同时,要加强多方协同发力,通过举办文化交流展示活动,搭建学习借鉴、交流交融、协同发展的平台,推动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民间文化艺术焕发新活力。
“四季村晚”能否真正引发共鸣、增进文化认同,归根结底要看村民喜不喜欢、参不参与。为此,要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在山灵水秀的乡村里,村民们需要丰富的精神滋养,他们当中不乏身怀绝技、多才多艺的能人巧匠。但是,许多村民或不愿表达需求,或羞于展示技艺,缺乏参与乡村文化生活的动力。在开展“四季村晚”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广泛倾听村民建议和意见,精准对接村民需求,发现一批有才能的农村艺术家、表演家,鼓励他们登台当“民”星,以此引导带动农民群众在文化生活中当主角、唱大戏,让“四季村晚”真正唱身边事、演身边人、道心里话、赞新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当越来越多的乡土故事被搬上舞台,越来越多的农民为家乡的文化生活喝彩,“四季村晚”必将使乡村文化四季常青,让乡村文化与时代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