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人民电影”事业发源地长影成立80周年的特殊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如同一道春雷激荡在这座“新中国电影的摇篮”每个角落。从白发苍苍的老艺术家到朝气蓬勃的年轻工作者,全体长影人沉浸在振奋与思考中,大家深情表示要将重要回信精神融入血脉,坚定文化自信,深扎生活沃土,用光影艺术谱写新时代的人民史诗。
“收到总书记的回信,是对我巨大的激励,更是对我们电影工作者的鞭策和鼓励,我非常感动!”长春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肖桂云——总书记回信中提及的8位艺术家之一,在电话采访中声音依旧铿锵,“长影的作品,始终坚持用真实打动观众,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她谈及创作历程感慨万千并表示,这份殊荣属于全体电影工作者,自己也将永葆艺术初心,继续发挥余热,助力长影培养更多优秀导演人才,用镜头雕刻更多展现中国历史变迁、彰显民族精神的精品力作。
“总书记的回信既是对过往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鞭策,饱含着深切厚望。”原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宋晓英也是总书记回信中提及的8位艺术家之一。在电话采访中,她难掩激动之情:“我是在长影这座电影摇篮里成长起来的,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电影人,我们传承老电影人的光荣传统,遵循总书记的嘱托与要求,用心创作中国电影,同时也要牢记总书记的期望,与广大电影工作者一道,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耕耘,不辜负时代赋予电影人的使命与担当。”
“听闻这封回信时,我太激动了!”曾塑造过各类角色的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李瑛已至鲐背之年,回忆起年轻时的奋斗生活,她深感艺术之根必须深扎在人民的土壤里。李瑛说:“我与写信的8位同志都有过合作,在长影的岁月让我感觉非常幸福,我还愿继续发挥余热,创造更多有价值的角色。”
“总书记的回信让我想起1961年拍摄《达吉和她的父亲》时的场景。”84岁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演员陈学洁回忆道,当年剧组深入乡村体验生活数月,跟着群众学习生活,才让角色有了烟火气。“长影老传统里,‘深入生活’不是口号。现在的年轻演员更要脚踩泥土,才能拍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作为长影经典影片《保密局的枪声》编剧之一的金德顺也已过耄耋之年,了解总书记的回信内容后,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金德顺表示,作为老一代长影人,将在崇德尚艺上作出表率,坚定文化自信,“退而不休,继续为电影事业发挥光和热。”
“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曾经在长影工作和奋斗、为中国电影事业作出卓著贡献的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电影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全体文艺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对全体长影人来说是莫大的鼓舞,激动人心、催人奋进。”长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庄严表示,长影第一时间召开了专题会议,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为新时代长影人,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老一辈电影工作者的先进事迹、优良传统和创作精神,承担国有电影企业职责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生活沃土,打造精品力作,以更加优异的成绩献礼长影成立8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以实际行动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和电影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庄严表示。
长影这座创建于1945年的光影殿堂,80年来累计创作1300多部影片,向全国输送2000余名电影人才。《白毛女》的悲怆旋律,《英雄儿女》的“向我开炮”,《开国大典》的恢弘画卷,早已融入民族记忆。而今,《狙击手》的冷枪热血、《抓娃娃》的破局新思,续写着“电影摇篮”的时代华章。当长影博物馆的光影穿越时空变幻,长影乐团不断奏响《我的祖国》的经典旋律,长影世纪城的游客仰望工农兵塑像,仿佛都在诉说一个不变的真理:艺术的生命永远来自人民。
此刻,长影的创作沃土上不断绽放新芽——长影集团主投主控的电影《虎视眈眈》即将上映,《四平四平》《赵一曼》等重点项目均在剧本创作中,长影出品及联合出品电影《731》《生还》《汉藏铸魂》《千金一诺》《戏台》《东极岛》《长安的荔枝》即将上映,《澎湖海战》正在后期制作……
正如老艺术家们共同的心声:当摄影棚的聚光灯再次亮起,那束光既是历史的回望,更是未来的召唤。这座承载着红色基因的电影制片厂,正以“有历史,正青春,见未来”之姿在银幕上不停书写——数字光影的交融中,永远激荡着时代的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