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理论

年轻干部别怕“闹笑话”

龚 衡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着力解决部分年轻干部在农村基层“水土不服”问题。作为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年轻干部从“象牙塔”走入田野间,部分“城里娃”变身“村里人”,面临新的工作节奏和要求,难免会闹出一些“笑话”。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必须坚持不懂多问、不会多学,不怕“闹笑话”,在一次次“被笑话”与“再出发”中积累沉淀、成长蜕变,让青春风采在基层绚丽绽放。

“闹笑话”可能伴随短暂的“痛囧”,完成的却是华丽“蜕变”。实际工作中,年轻干部有的不熟悉方言俚语,在开展群众工作时出现沟通障碍;有的不熟悉农村实际,提出的方案不接地气;还有的因为经验不足,在突发事件处置中手忙脚乱……成长从不是避免摔倒,而是跌倒后起身依旧保持向上的姿态。要深刻认识到,“被笑话”的瞬间恰是成长必须经历的“阵痛”,应摈弃羞于见人的“小家子气”,收起一碰就碎的“玻璃心”,保持好平常心、进取心、责任心,练就厚脸皮、宽心胸,把“闹笑话”转化为“练内功”的契机,把尴尬现场变成能力突破的“道场”。要从“闹笑话”中汲取经验教训、看清短板不足、找准提升方向,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切实克服“知识恐慌”“本领焦虑”,把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变成拔节生长的“垫脚石”。

“闹笑话”暂时看丢了“面子”,长远看得了“里子”。一些年轻干部“好面子”,追求表面完美,对工作中的问题怕批评不敢问、怕丢人不想问、怕看轻不愿问,自我设限、画地为牢,面对烫手山芋、难啃骨头时,手足无措、方寸大乱、闹出笑话,然后陷入自我怀疑。实际上,暂时的“丢面子”却能换来实实在在的成长。因此要丢掉“怕丢面子就藏着掖着、怕闹笑话就避重就轻”的思想包袱,涵养闻过则喜、闻过则改的“雅量”,放下身段向同事、群众请教,迈出脚步去基层一线、项目火线探索,尽快掌握工作要领,夯实立身之本。要永葆学习的钻劲韧劲,脑袋里常装“十万个为什么”,拿出“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着,做到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努力成为业务工作上的行家里手。

“闹笑话”暴露的是“问题”,收获的是“民心”。群众不怕干部“闹笑话”,就怕干部“不干事”。只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即使“闹笑话”,群众也会给予最大限度的理解;只要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好事,群众自然会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面对纷繁复杂的基层事务,没有硬肩膀扛不起千钧担。广大年轻干部要把与群众“打交道”的现场作为成长路上的“训练场”,积极探索创新做法,在工作中积累经验财富,不断磨亮工作能力“金刚钻”,干好群众工作的“瓷器活”。要坚持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了解群众“家长里短”中的喜怒哀乐,掌握群众“衣食住行”中的急难愁盼,紧盯群众诉求期盼放手干、大胆干、全力干,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