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文化

总书记给他们回信

编者按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田华等8位艺术家回信,对电影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这8位电影艺术家是田华、王心刚、张良、陶玉玲、肖桂云、潘虹、宋晓英、陈道明,他们都曾在长影工作或参与过长影电影创作。

7月11日,吉林省委书记黄强主持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重要回信,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广大电影工作者的肯定鼓励、关怀期许,情真意切、催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不仅是8位电影艺术家的光荣,也是长影的光荣、吉林的光荣。

7月12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和资料收集等方式,对8位艺术家的感受体会、艺术生涯及他们与长影的渊源进行梳理,走近他们与长影的光影故事。

田华

“继续在从艺做人上作示范”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田华十分感动。

“听了总书记的回信,特别是他对我们在新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塑造的银幕形象仍记忆犹新让我倍感亲切!来信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我们这些曾经和长影一起走过的老一代电影工作者的敬意和鼓励。”7月10日晚,田华便通过儿子杨雪培回复表示,“我作为党培养八十五年的文艺老兵,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为繁荣中国电影文化事业不忘初心,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一辈子做党的好女儿!”

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田华也表示:“为党的事业奋斗,为人民文艺奋斗,始终是我不变的初心。我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继续在从艺做人上作示范,带动更多电影工作者坚定不移跟党走、永远为人民服务。”

田华,原名刘天花,1928年出生于河北唐县。1951年,因饰演电影《白毛女》中“喜儿”这一角色被观众熟知。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电影演员,田华的电影表演艺术生涯,是从“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影起步的。

从电影《白毛女》中勤劳善良、坚韧不屈的喜儿,到《党的女儿》中一心向党、视死如归的李玉梅,再到《花好月圆》中清新质朴、热情活泼的范灵芝,田华为中国电影塑造了一批有民族品质的新东方女性形象,是广为人民群众熟知和喜爱的老一辈艺术家。

据长影相关记载显示,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要将歌剧《白毛女》拍成电影,田华被选中扮演女主人公“喜儿”,她凭借着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朴素的感情,第一次走上银幕就成功塑造出了一个勤劳、善良、纯朴又不屈不挠的农家女喜儿,因此一举成名。

在今年4月26日举办的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式上,田华获“天坛奖”终身成就奖。在颁奖典礼上,田华激动地对着台下的观众说:“我是演员田华,一辈子扎根于生活,用表演艺术为人民服务。没想到97岁了,伟大的人民把这个重要的奖项颁给了我,我要对得起人民。只要你们不嫌弃,我愿意为你们多做点事,为中国电影多做点事。”

2024年10月长影主要负责同志前往田华家中探望慰问,彼时,她饱含深情地表示:“感谢吉林省委、省政府对我的关心牵挂。长影改变了我的艺术人生,是我电影事业的第一个‘家’,我永远感谢长影,永远是‘新中国电影摇篮’的一员。”

王心刚

从参演长影经典影片开始演艺生涯

作为收到回信的8位艺术家之一,电影艺术家王心刚也是从参演长影经典影片《寂静的山林》开始,正式走上演艺生涯的。

王心刚,1932年出生于辽宁大连,电影表演艺术家,制片人。1957年7月,首次参演故事片《寂静的山林》(长影)上映,从此开始演艺生涯。1962年,获得“新中国二十二大明星”称号。1981年1月1日,主演的电影《知音》上映,凭借该片获得第5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1995年,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2005年,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2009年,获得第12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2014年,获得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据长影相关记载介绍,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即将开拍《寂静的山林》。在东北军区文工团,副导演广布道尔基见到了王心刚,其出众的相貌和阳刚的军人气质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这个新人没有挑大梁的经验,能否出色地塑造一个英俊沉稳、足智多谋的侦察员,谁也无法保证。在王心刚连闯小品测试、角色分析和试镜三关后,大家欣喜地发现,这正是他们心目中的侦察员。

王心刚初登银幕就演上了绝对的“男一号”。他潜在的表演才华迅速展现出来,观众几乎是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英俊帅气的侦察员史永光。《寂静的山林》公映后,好评如潮,更被电影界称为将新中国成立后“反特惊险片”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借着这部标志性影片的东风,王心刚就此开始了他将近半世纪光彩夺目的银幕生涯。

张良

“把自己的根扎在生活和人民之中”

“我们给总书记写信,实际上就想汇报一下我们的思想工作,没想到总书记这么快就给我们回信了,真是太激动了!”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张良感慨地说:“总书记日理万机,有那么多事情要做,还挂念我们几个人,我们就很兴奋。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和年轻的一代人,都应该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教导,把我们的工作做好,把我们的文艺事业推向新的高潮!”

张良,本名张庆铸,1933年出生于辽宁本溪,电影表演艺术家,导演。1948年起,先后在部队文工团和话剧团任演员。2005年,张良版的“董存瑞”入选“中国电影百年百名经典银幕形象”。1963年,因主演电影《哥俩好》获得第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2005年,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2010年,获得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2015年,获得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据长影相关记载介绍,《董存瑞》剧本定稿以后,导演郭维开始寻觅演员。现实中董存瑞唯一一张相片就是他的烈士遗像。郭维没有考虑去找和董存瑞的真正长相相似的演员,他选演员,力求做到神似。最终敲定了华北军区文工团的张良。而后来影片上映后也确实证明了,张良塑造的董存瑞最深入人心。

在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张良表示,老艺术家们为中国电影奋斗了大半辈子,“虽然我们做得还不够,但都尽力了,现在就要看年轻人的了。”他认为,年轻的电影人有责任“接班、赶上来,继续沿着老一辈的道路去工作、去奋斗、去做出成绩”。而这条道路,在他看来就是“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把自己的根扎在生活和人民之中”。

从影70年来,张良塑造的经典银幕形象血肉丰满、深入人心;作为导演,他用镜头敏锐捕捉时代脉动,传递深厚的人文关怀。在今年6月举办的张良从影70周年座谈会上,他这样诠释自己的艺术人生:“我不吃别人咬过的馍,我要走我自己的路,用我自己的眼睛看生活。电影是一项终生奋斗的事业,电影人永不言休,我要继续努力,奉献自己的力量。”

陶玉玲

“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最敬爱的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8位电影人的回信,让我太感动了。”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提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电影艺术家陶玉玲眼含热泪,几度哽咽。

“我们只做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工作,总书记却给予我们这么大的肯定。总书记还希望我们继续在崇德尚艺上作表率。我虽然现在已经91岁了,但是我一直在想,我要做一个好党员、好演员。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生命不息、工作不止,永远为广大观众服务,为人民服务,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陶玉玲说。

陶玉玲,1934年出生于江苏镇江。1957年,主演个人首部电影《柳堡的故事》。此外,陶玉玲还曾出演过《英雄岛》《江山多娇》《霓虹灯下的哨兵》《二泉映月》《夏明翰》《归宿》《如意》《没有航标的河流》《望日莲》《大喜之家》《飞越老人院》《无悔的心》等电影作品。在长影出品的电影《炮兵少校》中,她饰演英雄苏宁(片中人物叫楚宁)的母亲,将痛失爱子的悲凉和刚强演绎得感人肺腑催人泪下。2005年,她还出演了长影人物传记影片《任长霞》,在片中饰演任长霞的母亲,她凭借该片入围第15届金鸡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2005年,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2015年,获得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终身成就奖。2017年,获得第16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

肖桂云

这是对全体电影工作者的鞭策和激励

“昨天(7月10日)晚上8点多,我接到了电话,长影集团告诉我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了,我一听特别高兴,我们写信的目的,就希望听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声音,现在我们的期盼得到了实现,心情特别激动,特别高兴。”电影艺术家、著名导演肖桂云在接受电话采访时激动地说。

“今年是长影成立8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节点上,我们向总书记汇报了从事电影工作的情况和体会,还荣幸地得到了总书记的回复,这不仅是总书记对长影人的关心,更是对全体电影工作者的鞭策和激励。”肖桂云说,“我们会牢记嘱托,更加努力工作,拍摄出更多优秀的电影,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

肖桂云,1941年出生,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1965年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1979年和1981年,她独立执导了戏曲电影《包公赔情》和《桃李梅》。此后,她跟丈夫李前宽一起合作,联合执导了《佩剑将军》《决战之后》《重庆谈判》《七七事变》等电影。尤其是1989年公映的史诗巨制《开国大典》,更是好评如潮,凭借此片他们获得了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2022年,她获得第33届华鼎奖终身成就奖。

“总书记在回信中提到要扎根生活沃土,我体会最深,这点太重要了。”肖桂云说,“接地气”是她和李前宽这么多年来创作上的一个追求目标。“总书记激励我们要拍更多的好片子给人民,这是我们电影人本来就应该做的事情。”肖桂云说,我们不仅要把过去拍出好片子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还不能仅停留在回忆当中,要更好地扎根生活,未来创作出更好的电影佳作。

肖桂云表示,作为电影人,她虽然已经是老者,但还要继续总结工作的经验教训,尽最大努力做好应该做的事情。2021年李前宽去世前,两人一直在准备电影《东方欲晓》。肖桂云记得,丈夫直到去世前,心心念念的仍然是电影,这份对电影的热爱和激情她也会继续坚持下去。“请总书记放心,我们的电影人对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繁荣一直充满信心,我们会一直大踏步地向前,向前进!”肖桂云说。

潘虹

继续为人民艺术发光发热

“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8位电影人回信,是对我们的极大勉励。文艺作品是一个时代珍贵的‘横截面’,留下传世精品,是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电影艺术家潘虹坚定地说。

潘虹曾出演了《人到中年》《杜十娘》等多部家喻户晓的电影作品。她表示,下一步,自己将继续投身热爱的表演事业,为人民艺术发光发热。

“今年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成立80周年,我们这8个人,都曾经在长影留下过一些作品,这些作品对我们个人也都是相当重要。于是我们就联名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我只是八分之一。”在收到总书记的回信后,潘虹在接受《新民晚报》的采访中这样回应道:“很感动,也很感激。”

潘虹,1954年出生于上海。1982年,凭借电影《杜十娘》(长影)获得第4届长影“小百花”奖优秀女主角奖。1983年,凭借电影《人到中年》(长影)获得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1987年,凭借电影《末代皇后》(长影)获得第1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表演学会奖。1988年,凭借电影《井》获得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和第1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1994年,凭借电影《股疯》获得第1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潘虹回忆说,自己在长影留下过三部重要作品,分别是《杜十娘》《人到中年》和《末代皇后》。“回望那段青春岁月,除了感激还是感激,为什么我今天还能坚守在银幕上,坚守在戏剧舞台上?因为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就因为观众的感动、快乐和记住,而体会到作为一名演员的满足和使命,扎定了表演的根。”潘虹说。

宋晓英

“这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记忆”

“真的没想到我们的信这么快就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复,总书记百忙之中还这么关心我们的电影事业,作为一名电影工作者,我感到非常骄傲。”电影艺术家宋晓英激动地说。

宋晓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成立80周年,作为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8位艺术家中的一个,她感到非常神圣。“在我签好字的一刹那,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激动万分,这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记忆。”

宋晓英,1954年出生于吉林白城,19岁走进长影,在长影经典影片《平原游击队》中初登银幕,饰演妇救会主任翠屏。1974年调入长影,主演了长影电影《刑场上的婚礼》《谭嗣同》《云上的云》等。1980年,凭借长影影片《苦难的心》获得第2届长影“小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女主角奖。1984年,凭借长影影片《16号病房》获得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1992年,凭借电影《烛光里的微笑》获得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演员。

“总书记回信中,指导我们电影工作者应该如何继续在崇德尚艺上作表率,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宋晓英表示,从影50余年来,自己对“扎根生活沃土”这句话感触最深。在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平原游击队》时,为了演好妇救会主任翠屏这个角色,她去河北冉庄体验生活,在地道里猫着腰摸爬滚打,切身体会被灌烟后的感受和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作为演员,只有真正地扎根生活沃土,才能真正演好角色,才能有响亮的作品。”宋晓英说。

“要想演好这些角色,除了扎实体验生活外,在生活中还要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只有‘三观’正,你才能理解大的历史事件和厚重的人物角色。”宋晓英认为,“崇德尚艺”这四个字重如千斤,值得每一个文艺工作者为之奋斗一生。

“50多年了,我没有停歇过,也没有离开电影。总书记的回信,再次鼓舞我们、激励我们,我觉得又焕发了一种青春,焕发了一种朝气!我要继续努力,为观众奉献更多优秀的作品。”宋晓英说。

陈道明

“推出更多展现时代风貌的好作品”

“我们给总书记写了一个汇报,总书记很快就给我们回了信,我觉得特别荣幸。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们的根基是人民,我们也是为人民服务,从人民当中来,再回到人民当中去。”电影艺术家陈道明在央媒的采访报道中说,“来是什么呢?是人民生活到我们身上来,通过我们来体现人民的生活,所以在这方面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素材。”

陈道明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我们回信当中说,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这是给我们这个行业纲领性的指引,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启示。我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作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关心电影事业,对电影工作者寄予厚望,这次给电影艺术家的回信,为中国电影事业发展标定了航向、指明了路径。”陈道明表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鼓励和鞭策下,我们将保持创作热忱,推出更多反映人民心声、展现时代风貌的好作品。”

陈道明,1955年出生于天津,电影表演艺术家,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他曾主演电影《英雄》《归来》《坚如磐石》等。2000年,凭借电影《我的1919》获得第2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2010年,凭借电影《唐山大地震》获得第4届亚太电影大奖最佳男演员奖。2015年,凭借电影《归来》获得第15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学会奖。

据长影相关资料介绍,1984年,陈道明在长影的电影《今夜有暴风雪》中初登银幕,并担任主角。这部作品是根据著名作家梁晓声同名小说改编的,由《人到中年》的导演孙羽执导。尽管是第一次主演,但陈道明还是以扎实的表演功力成功塑造了知识青年中的英雄形象。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来源:长影集团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孙春艳 马璐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