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长丝十二车间里,银亮的丝线如瀑布般流淌,机械臂轻巧翻飞,将成品丝锭精准码放,仿佛一场静默的工业芭蕾。不远处,碳化车间内的“黑色黄金”碳纤维束在精密设备牵引下涅槃重生,强度是钢铁的七倍,重量却轻如鸿毛。
7月16日,“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的足迹踏入吉林市。在吉林化纤集团与松花湖度假区之间,一条产业升级的“硬科技”链条与一条绿色发展的“软实力”链条和鸣共振,为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再添动能。
“智”造“减法”:长丝织就产业绿芯
走进吉林化纤展厅,一组数字昭示其“隐形冠军”的底气:全球34%的人造丝、40%的腈纶纤维从这里涌向世界。这组傲人数据的背后,是一场静水深流的“智变”。
走进长丝十二车间,生产线高速运转。“传统纺、连续纺的双路线并行,让高端定制供不应求。”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金东杰轻抚丝锭,欧洲顶级丝绒、印度高端针织布料的原料,正是这些“吉林丝”。车间里,自动运输车穿梭如流,70%产线实现无人操作。这里,每一束纤维都烙印着欧盟绿色认证的印记。这不是简单的生产线,而是绿色制造的精密引擎。集团党委副书记王宏说:“数智化让传统织造飞跃为现代‘智’造!”。
在复材产业园内,国兴复材公司副经理李家欣向采访团记者展示着产品,碳纤维滑雪板轻盈坚固,网球拍刚韧十足。风电碳板国内市占率95%,无人机结构件“过半江山”在手,一条从原丝到复材制品的闭环产业链已然铸成。
沿厂区深入,走进碳纤维生产车间。国兴碳纤维公司总经理孙小君指向一卷卷乌亮纤维告诉记者,这“黑金”正飞入寻常领域,风电叶片因它更轻盈强韧,无人机臂管桨叶由其锻造。
这根“黑金”丝线,悄然编织起与长春一汽的紧密纽带。未来,从吉林工厂驶出的物流车辆,穿梭于便捷高效的运输网络,在一小时物流圈内抵达长春的整车车间。在这条精益优化的产业链条上,运输环节的碳足迹也显著减轻。吉林化纤的绿色“减法”,开始为都市圈产业链注入韧性与效率。
山水“加法”:湖光盛载生态绿意
当采访团转场松花湖度假区,炽热工业图景瞬间切换为清凉山水画卷。缆车悠然爬升,60万平方米高山花海在脚下铺展,宛如打翻的调色盘,游客穿梭其间,惊叹声此起彼伏。
行走在松花湖度假区里,夏日的画笔正肆意挥洒。户外露营美学区内,纯白帐篷点缀林间草地。市场营销总监黄钟锐在“十年文化展区”前回顾:现在,这里是都市人眼中的“诗与远方”,更多回头客都是“长春客”;八届“中国最佳滑雪度假区”只是起点,如今,雪场正演绎“冰与火”的四季变奏。
冬日的雪道变成夏日的“山地乐园”,化身为七彩滑道与UTV越野车道,从山顶蜿蜒而下;萌宠乐园欢笑阵阵,星空帐篷点缀林间;花海节、露营派对、越野跑赛事贯穿整个夏季;即将到来的凯乐石跑山赛已吸引超5000人报名,夜爬观日出活动预约火爆。
在露营区,松花湖度假区总经理赵兰菊告诉采访团的记者们:“要让活力永不散场,更要让百姓共享,我们要让‘上青山’成为都市人的新生活方式!”
“上青山”系列IP正重塑度假逻辑:花海研学让孩子认识自然,周末山谷音乐会点燃星空,凯乐石越野赛吸引5000跑者决战山林。赵兰菊细数共生之道:“与长春旅行社共建‘一程多站’路线,每年导入120万人次客流。”2023年夏,58%游客来自长春,人均停留2.4天,撬动周边民宿收入2.1亿元——松花湖不仅是景区,更是长春都市圈跃动的“中央花园”。
当碳纤维桨叶在蓝天划出弧线,当彩虹滑道传来阵阵欢笑,吉林市的产业升级与生态转型已奏响和谐乐章。化纤车间的智造“硬实力”与松花湖畔的文旅“软风景”双链咬合,产业绿芯与生态绿肺在此交融,铺展出一幅绿色发展的鲜活画卷:绿色是托举现代化都市圈迈向未来的坚实底盘,发展与保护,正是一场彼此成就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