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好作品

天上的渡口

□杨 树

有山就有水,山水相依,既相互映衬,又互为影响。山为水之源,水为山之魂;山因水而秀,水因山而美。山和水互相影响,山脉的走向、地形会影响水流的方向、速度和分布;水流的长期侵蚀、冲刷会改变山的形状,形成峡谷、悬崖等。

老白山也是这样。尽管老白山主峰海拔高度为1696.2米,是东北第三高峰,但她依然很低调,任凭风雪弥漫。老白山从10月末开始降雪到来年4月,峰顶每年的积雪期可达七个月,“青山不老,因雪白头”,正是老白山的写照。每年4月过后,雪水慢慢融化,便形成了溪水。一开始,溪水小心翼翼,蹑手蹑脚,它要寻找一条正确的路径——先是慢慢洇过那片石海,在石头的底部留下湿漉漉的标记;然后悄悄漫过偃松林,在偃松的枝叶下休息一会儿,水珠相互间说几句悄悄话,给偃松的根部留下一点水分;然后爬出偃松林,接受阳光的照耀,再往前走,就是高山岳桦林。岳桦林木稀疏,矮曲虬劲,仿佛是猫腰等待冲锋的士兵,有的甚至匍匐在地面,它们不敢长高,也许是怕碰到天上的星星。

为奔赴一场约会,溪水在流淌的过程中逐渐变大,穿过林间山地,跃过悬崖峭壁,形成了水帘洞似的瀑布。它们逐级泻落,以一种不畏生死的精神,飞身而下,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一泻千里的气势,毫无牵挂的从容,成就了它们美丽的姿态。它们前赴后继、奋不顾身地完成了神勇决绝的一跳!如果仅仅如此也不会让人叹服,它们总共完成了大大小小九次跳跃,完成九次生命的淬炼,行程一百余米,最大落差21米。

瀑布气势磅礴地从悬崖峭壁上飞泻而下,浪花飞溅、声若雷鸣,在瀑布底部的怪石间形成深潭。深潭水泛着绿色,有游鱼在啃食着泛起的浪花。从下面看上去,有一层水汽从崖石上升起的同时,也有一种神秘感在我心中升起。水汽是瀑布最细小的形态,稍大一点的就是水珠,有些从水流中分离出来的水珠晶莹剔透,在阳光下像七彩的宝石熠熠生辉。最大的形态当然就是水流了,它们是瀑布的主体,会根据水量大小调整空中姿态。

老白山的瀑布在冬夏两季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夏季的时候,瀑布水流充沛,在阳光照耀下,水汽弥漫时会出现七色彩虹;冬季,瀑布凝结成冰,形成水晶世界,一派北国风光。

这些溪水流到山下之后,汇集成河。它们也许是累了,集合之后便缓缓流淌,在夏天时形成一条河流,在秋季的枯水期便成为一条暗河,水流在石头下面流淌,人们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在暗河附近就能听到淙淙的流水声。这条河走出老白山,路经额穆镇,然后一路向东南,汇入牡丹江。这条河的名字叫珠儿多河。

珠儿多是满语,为渡口之意。由于珠儿多河是从山顶而来,人们把珠儿多河称为“天上的渡口”。山上流下的溪水和瀑布是珠儿多河的源头,第一阶悬崖就应该是渡口,经过九次摔打,终于破茧成蝶,汇聚成一条河流。没有涓涓细流,哪有浩浩荡荡,没有无畏前行,如何成就美丽的风景?

河流出山这条路是从峡谷中弯弯曲曲走出来的,汇聚了其他的溪水,逐渐成势。非常奇怪的是,河流中填满了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石头,但河岸两侧却是丰茂的植被和森林,也许石头就藏在植被的下面。顺河望去,这些石头犹如一条滚滚的长龙,从森林中蜿蜒而出,人们把这一段的河流称为石河。

珠儿多河从森林中缓缓流出,带着积雪晶莹的记忆,带着森林中草木的清香,还有那一坡野花的娇艳,它要去寻找它的母亲——牡丹江。

珠儿多河开始萌动的时候,河岸两侧会有冰凌花在冰雪中悄悄开放,稀稀落落地开着,寥若晨星。冰凌花不是很大,鹅黄色的花朵非常鲜艳,一朵朵地挨在一起,抱团取暖,还有很多花苞,离地面不高,倔强地显示自己的存在。有的花下面还有积雪,有的已经在树叶的保护下暖洋洋地开放。继冰凌花之后,会有早开堇菜、白头翁、紫花地丁、报春花等。沿岸很多杏树和梨树,每年春天,粉色白色的花瓣纷纷扬扬撒了一路,花香引得鱼儿不停地跃出水面,探看究竟。等得梨花、杏花谢了之后,在河的两岸蒲公英又张开一双双嫩黄的手掌,在风中欢呼。

等到野百合和牵牛花开了之后,河面上会有打鱼人在小船上撒网。河里不仅有鲤鱼、柳根、泥鳅、老头鱼等,深水的地方还有河蚌。剖开河蚌,里面偶尔还会有宝贵的珍珠呢!

珠儿多河绕过团北林场,在额穆镇转头向东南奔去,于黑石乡丹南村汇入牡丹江。牡丹江儿女众多,珠儿多河理所当然地成为牡丹江的“大女儿”。珠儿多河的两岸最开始都是原始森林、繁茂山野,过了额穆镇之后,则是两岸农田,一片金黄。它一共走了80多公里,养育了多种生物和农作物,是两岸人民的母亲河。

珠儿多河从“天上的渡口”一跃而下,终成不朽。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