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要闻

坚定信心乘势而上 鼓足干劲奋勇争先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在各高校引发热烈反响

本报记者 张鹤 刘晓娟

大暑刚至,吉林大地干事创业热情奔涌,振兴发展动能澎湃激荡。

7月25日,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召开,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奋力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作出系统部署。会议在我省高校中引发了热烈反响,大家倍感振奋,纷纷表示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干劲,咬定目标、拼搏实干,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前进发展的强大动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吉林新篇章。

全会强调,要以乡村全面振兴助力高质量发展,这让涉农类高校深刻认识到自身服务地方的责任所在。吉林农业大学校长李启云表示,“我们将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一方面,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组织团队深入县域乡村,针对黑土地保护、特色农产品培育等开展技术指导,帮助农户提升种植养殖效益;另一方面,要结合乡村富民特色产业,协助地方政府挖掘当地资源,参与编制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举办乡村产业培训班、线上技术讲座等,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实用人才,让高校知识资源真正扎根乡村、服务振兴。”

“学习了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深感高校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所肩负的重要使命,特别是全会强调‘促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我们明确了发力方向。”长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陈权表示,接下来,将聚焦新能源、新装备等重点领域,打破学科壁垒,推动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组建跨学科创新团队;主动对接汽车、化工等传统企业,共建技术创新中心,围绕智能化改造、绿色生产等需求开展联合攻关,助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在人才培养上,将增设更多“产业融合实验班”,让学生深度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培养既懂技术又懂产业的复合型人才,为吉林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智力支持。

长春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宋立军表示,作为我省唯一一所以“工程”命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努力提升办学治校能力和水平。学校将坚守“行业性、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突出“工程教育”特色,锚定教育强省建设目标,扛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争创吉林省应用型大学标杆校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学校的内涵建设,以综合改革破解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产出更多高水平工程科技成果,全方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全会强调,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原点突破式’创新,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产业良性循环,这为我们发挥光电学科优势指明了实践路径。”长春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丹妮表示,科研工作必须与吉林产业需求同频共振,未来,我们将聚焦省内“新产业”,加快校内已有技术的中试转化、落地应用。同时,要深化与省市的合作,继续共建光电信息产业园、技术成果转化中心等,通过“带技术进企业、引项目入园区”的模式,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通道,让“光电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升级的“硬核动能”,为吉林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全会强调,要以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高质量发展,这与学校‘人才培养对接产业需求’的理念高度契合。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电子商务等新领域,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低空经济研究院和数字贸易产业学院,通过优化培养方案,植入行业课程,开设定制班育才,融入‘一县一品’,打造电商基地,培训主播,推动吉品外销,将论文写在吉林大地上,助力全面振兴。”吉林工商学院经贸学院院长王昆说。

长春中医药大学教师齐勋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在学校内发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的特色优势,利用好杏林“一站式”学生社区赋能学生成长,构建良好育人环境;深入挖掘吉林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红色革命资源以及在新时代振兴发展中的实践成果,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让更多学生了解吉林发展历程,传承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宣传好、利用好吉林省中医药资源,努力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医药人才,让吉林中医药资源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