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1版:头版新闻

锚定目标实现新突破

——吉林市上半年高质量发展亮点解读

本报记者 李婷 张添奥

年初以来,吉林市锚定“三年站排头,实现新突破”目标,解难题、转作风、树形象,走稳走实独具江城辨识度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半年,吉林市GDP增长6.4%,增速居全省第2位;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1%,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51.4%,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振兴突破的信心决心更加坚定。

消费市场活力迸发

消费作为拉动增长的“主引擎”之一,展现出澎湃动能。

上半年,吉林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1%,增速位列全省九市州第一。全市上下通过政策引导、活动带动、创新驱动等多重举措,不断释放消费潜能,推动消费市场呈现“暖意涌动、活力迸发”的良好态势。新兴消费场景亮点纷呈,13条特色街区品质升级,“东关市坊1907”等主题街区全新亮相,40余处景观设施建成投用,思凯乐等首发品牌入驻,胶囊早餐车、“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等便民设施落地,为市民带来沉浸式消费体验。政策与活动双轮驱动成效显著,开展“大东山水迎天下 全城嗨购满春夏”等120余场促销活动,直接拉动消费1.53亿元;投放3000余万元商贸消费券,带动销售额9.5亿元;以旧换新活动深入社区、企业等场景,发放补贴1.61亿元,带动消费21.4亿元,其中家居建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激增674%,汽车、家电、手机数码类消费也保持高速增长。

外贸进出口高位增长

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指引下,江城外向型经济跑出“加速度”。

上半年,吉林市外贸进出口额延续高位增长态势,实现39.7亿元,同比增长34%,连续8个月实现正增长。可喜的成果源于当地制定《吉林市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开放合作攻坚方案》,涵盖7个方面34项具体任务措施,为江城在新发展阶段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合作新格局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和行动指南;组织30余户企业参加西雅国际食品展、跨境电商交易会、第137届广交会等20余个展会,覆盖食品、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结识意向客户近百个;举办外贸培训4次,200余户企业300余人参训,提升外贸领域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全面摸底调研企业发展瓶颈,“一企一策”提出解决路径,为外经贸企业解决市场、人才劳动力、融资等具体问题19个;为企业畅通出口退税环节,上半年吉林市瑞嘉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出口二手车338台,实现出口额4689万元。

产业转型攀高向新

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吉林市产业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新质生产力成为核心驱动力。

上半年,吉林市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优势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发展。吉化120万吨乙烯等装置实现中交,吉林化纤原丝产能增长19%,风电拉挤板材市场占有率达到90%,在省内率先启动冰雪装备产业园建设,世界口径最大、功率容量最高的可动射电望远镜完成二次浇筑,全市首个低空经济领域项目开工建设,国家级生物医药科创平台揭牌运行,正业生物填补我省科技型企业赴美上市空白。科创平台能级稳步提升,新建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5家省级科技创新中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同比增长7.7%,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25.7%。

城乡一体融合发展

在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吉林市坚持城乡统筹,努力绘就协调发展、宜居宜业的新画卷。

上半年,吉林市开工建设红旗大桥等48项城建工程,长吉南线01标段、新城大桥等妨碍群众出行10余年的“九路一桥”相继开工,省内首条龙嘉机场城际公交正式开通。实施171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开展“百街千巷”街路净化行动,打造城市景观路11条,新建口袋公园15处、古树名木小微公园10个,拆除围挡释放面积333万平方米、全省排名第一。新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流转农村产权1091宗。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人参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7亿元,白鹅产业园投入运行,桦甸市肉牛产业园获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舒兰大米”位列2025年中国区域品牌百强榜第32名。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