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经济

一条高速公路串起“文脉长卷”

本报记者 邹鹏亮

石头口门服务区还原了《人世间》的剧照场景。

②在延吉西收费站收费员为问路的司乘人员送水。

蛟河服务区让许多游客驻足。

防川至珲春高速公路正在修建中。 (本栏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珲乌高速上的车流渐次苏醒。一辆辆疾驰的汽车掠过吉林省的广袤大地,车窗外,稻浪翻滚的平原与层峦叠嶂的山林交替铺展。这条贯穿吉林东西的交通大动脉,不仅是物流人流的通道,更像一条丝线,将散落的文化珍珠串联成链。沿着高速一路行驶,恰似翻开一部立体的文化百科全书,在车轮与文脉的交响中,读懂吉林的深厚底蕴。

光影交织处

服务区里的电影史诗

“快看!那台放映机雕塑太震撼了!”刚驶入珲乌高速长吉段29公里处的石头口门服务区,来自辽宁的游客王女士就拉着孩子跑向匝道处的标志性景观。这座巨型电影放映机雕塑,金属质感的机身在阳光下泛着光泽,仿佛正投射出时光的光束。

走进服务区,14米长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发展历程展示墙前早已站满了驻足观看的旅客。在“人世间”场景还原区,质朴的农家院、二八自行车、老式黑白电视机构成了浓浓的年代感,不少旅客正排队打卡拍照。“我特意带父母来看看,他们对这些老物件特别有感情。”长春市民李先生一边调整相机角度,一边笑着说。据服务区工作人员介绍,重大节假日和春运高峰期,这里日均车流量和客流量超过1.8万人次,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

从单纯的“歇脚地”到文化“中转站”,石头口门服务区的转型是吉林“服务区+”模式的生动实践。吉高集团负责人表示:“我们要让每一位过往旅客,在停留的半个小时里,就能触摸到吉林的文化脉动。”

山水滋味里

活鱼馆飘出的吉林味道

车行至珲乌高速蛟河段,远远就闻到空气中弥漫的鱼香。蛟河服务区的庆岭活鱼馆前,停满了挂着各地牌照的车辆,不少食客刚下车就直奔餐厅:“老板,来条3斤重的胖头鱼。”

后厨里,厨师正用农家大铁锅炖鱼,木柴在灶膛里噼啪作响,清泉水沸腾着裹挟着芭蒿的清香,鱼肉在汤汁中渐渐入味。“我们的鱼都来自松花湖,现捞现杀,芭蒿是当地山上采的,连水都是山泉水,这味道别处复制不了。”厨师长骄傲地说。1999年就被评为“吉菜名菜”的庆岭活鱼,如今在高速服务区里续写着传奇。

餐厅里,来自上海的游客张女士正用手机记录炖鱼的全过程,“以前只在美食节目里见过,没想到在高速服务区能吃到正宗的。这鱼肉紧实鲜嫩,一点腥味都没有。”她的餐桌上,除了主打的活鱼炖豆腐,还有玉米饼子、黏豆包等特色主食,构成了一桌地道的吉林风味。

蛟河服务区的焕新升级,让“吃”之外有了更多选择。儿童游乐区里,孩子们在海洋球池里嬉戏,家长们则在旁边的休闲区刷着手机;母婴室内,哺乳妈妈正使用着恒温饮水机;“一部手机游吉林”示意墙前,几位年轻人扫码查询拉法山的游览攻略。“以前服务区就是加油、上厕所,现在能在这里陪孩子玩一会儿,还能规划下一站行程,太方便了。”准备自驾去红叶谷的游客刘先生说。

山水人文间

高速路网织就的文旅地图

在珲乌高速吉林西收费站下道,20分钟后便站在了玄天岭公园的山脚下。清乾隆年间修建的玄帝观掩映在苍翠的松柏中,“悬梁吊柱”的建筑奇观引得游客啧啧称奇。“从高速下来一路顺畅,没想到城市边缘还有这样的古迹。”正在拍照的游客周先生说,便捷的交通让这些“藏在深闺”的文化遗产重新焕发生机。

沿着吉黑高速向东南行驶,从丰满收费站下道后,松花湖的万顷碧波便映入眼帘。这座因丰满水电站而形成的人工湖,群山环抱间,140种野生动物在此栖息。湖岸边,来自北京的露营爱好者正搭建帐篷:“从高速下来20分钟就到湖边,路况特别好,下次要带更多朋友来。”而不远处的松花湖度假区里,夏季的山地自行车赛与冬季的滑雪项目交替上演,四季皆景的体验让这里成为北方休闲度假的新地标。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里,一件件满族服饰、器皿静静陈列,诉说着这座城市作为清朝皇室祭祖圣地的过往;吉海铁路博物馆的哥特式尖顶建筑前,游客们正聆听着林徽因设计这座车站的故事。这些散布在城市各处的文化坐标,如今都通过高速路网形成了便捷的旅游环线。吉林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高速公路让‘点’状的景点变成了‘线’状的旅程,游客可以一天之内体验山水、历史与民俗,旅游获得感大大提升。”

民族风情中

边境线上的文化交融

沿着高速公路一路行驶,来到延吉西收费站,指示牌清晰地标注着前往延边大学网红弹幕墙的路线。25分钟后,就可以看到那面长150米的建筑外墙——中韩双语招牌密集排列,夜幕降临时霓虹灯牌次第亮起,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游客们纷纷举起相机拍照。“蓝调时刻的光线最好,能拍出延大朝鲜族风格飞檐与彩色灯箱的碰撞感。”摄影爱好者张先生特意掐着时间来拍摄,他身边,不少年轻人正举着米肠、冷面等小吃打卡,美食与美景在此刻完美融合。

从网红墙出发,10分钟车程就到了中国朝鲜族民俗园。身着朝鲜族传统服饰的游客穿梭在40栋民族风格建筑间,非遗体验区里,姑娘们正跟着老师学习伽倻琴弹奏;百年老宅前,导游讲述着朝鲜族迁徙发展的历史;美食街上,打糕、辣白菜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白天在高速上看风景,晚上在民俗园体验文化,这样的旅行很充实。”来自黑龙江的游客李女士说,她特意带着孩子来感受朝鲜族风情。

沿着珲乌高速继续向东,图们国门口岸的雄伟建筑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座1933年就设立的口岸,如今依然是中朝贸易的重要通道。游客们在界碑前留影,听导游讲述着边境贸易的变迁故事。而在更东端的防川国家风景名胜区,“一眼望三国”的独特视角让游客们驻足良久——左侧是俄罗斯的哈桑镇,右侧是朝鲜的豆满江里,前方是日本海的天际线,脚下则是中国的土地。“现在正在修建防川到珲春的高速公路,高速修通后可以节省大概一半时间,届时游客肯定会成倍增长。”吉林省高速公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志军说。

文脉绵延处

高速路上的振兴图景

暮色中的敦化,鹤大高速敦化西收费站灯火通明。从这里下道10分钟,就到了敦化市历史博物馆。展厅里,从夏商周时期的陶器到民国时期的生活用具,清晰地勾勒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轨迹。“以前外地游客来敦化看六鼎山,往往看完就走,现在高速方便了,很多人会特意来博物馆,了解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从石头口门的电影文化到蛟河的美食风情,从吉林市的山水人文到延吉的民族风情,从敦化的历史记忆到防川的边境风光,吉林的高速公路网就像人体的血脉,将各地的文化基因输送到四面八方。

夜色渐深,珲乌高速上的车灯汇成流动的光河。一辆辆汽车载着满满的收获与回忆,继续在吉林大地上穿行。这条路,连接的不仅是城市与乡村、景区与家园,更是过去与现在、文化与生活。

沿着高速看吉林,看的是风景,品的是文化,感受的是一座城市在交通动脉滋养下的蓬勃生机。在这条文脉绵长的高速路上,“五色吉林”的故事还在继续,等待着更多人来聆听、来书写、来见证。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