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社会

挥洒汗水 守护如常

——探访长春市户外劳动者

本报记者 吴茗

在热浪翻涌的天气里,交警无惧酷暑“烤”验,坚守执勤一线。

长春新区北湖保洁二组班长谷凤贤带领班组在高温中作业,橘红色的工作服在烈日下格外醒目。

交一航局绿城·晓风映月项目施工现场,建筑工人们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地赶工期。 (本栏图片均由本报记者吴茗摄)

今年入夏以来,一向以清凉著称的长春市气温一度飙升至30℃以上,连续几天笼罩在“上蒸下煮”的桑拿模式中。然而,当大多数人寻求荫凉避暑时,城市的各个角落,还有一群人在酷热下默默坚守。他们是城市的建设者,更是守护者,用汗水诠释责任,用行动保障运行。蒸腾暑气中,记者深入一线,记录下这些令人动容的瞬间。

地铁建设者的“热”战

盛夏时节,长春轨道交通1号线南延工程的建设如火如荼。这条总长6.96公里的地下长龙,正在向规划中的人民大街南段延伸,未来将串联起6座崭新的地下车站。

在义和村北站施工场内,测量技术人员手持精密仪器,全神贯注地在仪器屏幕与刚吊装就位的巨型侧墙拼装块之间反复校准。施工单位中庆建设项目负责人刘士玉在一旁一丝不苟地盯着仪器,“拼装精度是绝对底线,”刘士玉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复杂的施工作业环境,直接影响构件拼装精度。每一丝偏差都必须及时发现、精准调整。”在他专注的目光中,拼装完成后的车站侧墙轮廓如同镜面般平整。

1号线南延项目建设单位土建专业负责人刘恒摘下安全帽,擦拭鬓角滚落的汗水。他介绍:“义和村北站是长春市轨道交通工程第一个实现内部结构全部装配式的车站,也是1号线南延线唯一的装配式车站。这个车站的地质结构非常坚硬,是泥岩结构,要先用破碎机破碎,再用挖掘机把土挖到地面上来,过程非常艰辛。项目中心用动态管理的方式保证了高质量施工。”

“好房子”工地的抢工图景

当城市的地下脉络在高温中精密延伸,地面上的建设同样未曾停歇。伊通河畔,骄阳似火。中交一航局绿城·晓风映月项目施工现场,建筑工人们顶着烈日,挥汗如雨。这里是长春市十大“好房子”试点之一,距离河岸公园不足50米,但此刻工人们无暇欣赏近在咫尺的风景,他们的目光专注在手中的活计上。

上午10点,阳光已将钢筋炙烤得发烫。测量员黄立波戴着安全帽,额头布满汗珠,一手扶全站仪,一手快速记录。“这几天温度高,但工期紧,不能耽误。”他抹了把汗,指向不远处的凉棚,“好在管理细致,准备了免费的绿豆水、藿香正气水和充足的饮用水。”

工地上,捆扎工人的手套早已被汗水浸透,黝黑的皮肤在阳光下泛着油光,烫手的钢筋在他们手中被迅速弯折、捆扎成密集骨架。焊工蹲在钢架上,电焊枪喷吐刺眼火花,裹挟着金属灼烧气味的热浪扑面而来,汗水滴落瞬间蒸发。

“现在正是抢工期的关键阶段,地库基础完成了80%。”现场负责人介绍。高温下的工地,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工人们偶尔抬头望一眼火辣的太阳,仰头灌下一大杯凉水,又继续投入工作。

热浪中的精修细剪

午后两点半的锦湖大路与南湖中街交会处,绿化养护工人们正顶着高温,在毫无遮阴的路段进行绿化养护作业。此时,他们的工装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却仍在熟练地进行剪枝,修剪过后,参差的灌木丛逐渐变得整齐划一。

一位师傅用衣角抹去滚落的汗珠,他的脖颈被晒得发红,而手中的剪刀却片刻不停:“现在正是植物生长旺季,得抢在枝条木质化前完成修剪。”身后,两名工人戴着加厚手套,麻利地铲除杂草。不远处,升降车上的工人正清理枝条,他们解释,过于茂盛的枝条会带来交通安全隐患。

现场负责人刘博介绍,为提升长春市整体绿化美观度,工人们每天早5时到下午6时进行养护。天气热,我们采取‘做两头歇中间’的作业模式,避免工人中暑。”

格外醒目的橘色身影

城市的整洁,离不开另一群在热天默默耕耘的身影。下午3时,长春市龙湖大路上,北湖保洁二组班长谷凤贤正带领班组成员进行道路清洁,橘红色的工作服在烈日下格外醒目。汗珠挂满脸颊,工作服早已湿透。

“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为了防止脸部晒伤,谷凤贤不仅戴了帽子,还用一条粉色围巾包裹住头部,阳光下,笑容灿烂质朴。她和组员们每天凌晨5点准时到岗,一丝不苟地清扫街道每个角落。“能让市民有个整洁的出行环境,再热再累都值得。”尽管酷暑难耐,环卫人员依然规范穿着全套工作服,做好防护。

与此同时,这场清洁保卫战在长春新区多个环卫战线同步展开:公厕管理员在狭小空间里来回穿梭,反复擦拭消杀,汗水浸透衣衫,却保持高效,确保每处设施清新宜人;生活垃圾清运司机忍受着刺鼻异味和驾驶室高温,增加转运频次,坚决不让垃圾在烈日下滞留发酵;由洒水车、洗扫车、高压冲洗车组成的机械化队伍在热浪中穿梭,喷洒的水雾在灼热路面上织就流动的“清凉网”……虽然暑气逼人,但千余名环卫工人坚守岗位,橘红色的身影在烈日下勾勒出醒目而动人的风景。

信号灯下的执着坚守

下午5点,人民大街与南环城路交会处车流如织,此时,长春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南关区大队三中队队长廖有哲正全神贯注地指挥着晚高峰车流,每一次标准转身和有力手势格外醒目。汗水不断从他晒得微红的脸颊滑落,警服后背早已浸湿一大片。

“这里是重要的交通节点,早晚高峰车流特别集中。”廖有哲表示,越是极端天气,越要坚守岗位确保畅通。与此同时,在卫星广场南口的行人管理岗,另一位交警正顶着烈日一丝不苟地执勤。他专注地引导斑马线上的人流,不时提醒行人注意信号灯,并向礼让的车辆点头致意。刺眼的阳光让他不得不眯起眼睛,但他的目光始终紧盯着过往行人和车辆。

夕阳熔金,暑气渐消。从深埋地下的轨道,到拔地而起的楼宇;从精心雕琢的绿意,到洁净如新的街巷,再到川流不息中的井然有序——这座城市强劲的脉搏,正由无数个被汗水浸透的身影共同守护。每一滴滚落的汗珠,每一道专注的目光,都在无声诠释着最朴素的职业信条与最深沉的守护情怀。

汗水铸就的城市脊梁

夏日高温,人们纷纷躲进荫凉,城市却并未停摆。长春这片热土之上,地铁建设者在地下“热”战,为城市脉络延伸挥汗如雨;建筑工人在“好房子”工地抢工,钢筋烫手也未曾停歇;绿化工人在热浪中精雕细琢,守护着城市的绿色;环卫工人们用脚步丈量街巷,汗水浇灌出洁净;交警在灼热的路口挺立,警徽闪耀成安全的路标……

这些高温下的身影,平凡而伟大。他们并非不知酷暑难耐,而是深知岗位之责重于千钧。汗水浸透的衣衫、晒得黝黑的皮肤、专注坚毅的眼神,构成了这座城市最动人的风景线。他们的坚守,是对“职业精神”最生动的诠释——在极端环境的考验下,那份对岗位的敬畏、对承诺的践行、对城市的热爱,显得尤为珍贵。

正是这些“城市脊梁”在烈日下的无言付出,保障了城市的正常运转与市民生活的便利舒适。他们用汗水浇筑的,不仅是地铁、楼房、绿荫、洁净与秩序,更是一座城市砥砺前行的坚实基础和温暖人心的精神力量。向每一位高温下的坚守者致敬!他们的汗水,是这座城市最坚韧、最值得信赖的底色。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