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1版:头版新闻

生态修复打底,文旅产业领航,多元动能驱动,城市更新,且看辽源——

从矿坑伤疤到文旅沃土的转型之路

本报记者 赵蓓蓓 庞智源 姜雨佳

8月7日,辽源老道山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7.5MW重力储能项目施工现场早已一片繁忙。重型卡车穿梭于曾经的废矿坑,土建工程已经接近尾声……用新能源技术缝合工业伤疤,以文旅产业激活沉寂土地,用优质营商环境培育经济新动能,一座资源型城市正在书写“破茧成蝶”的新篇章。

生态修复绘底色:矿坑上绽放“文旅之花”

“站在这里,谁能想到脚下曾是深不见底的矿坑?”辽源市林草局局长初晓光的话语里,藏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辽源北部18.95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曾因百年开采满目疮痍:地面沉降的裂缝能塞进拳头,废弃矿洞如同大地的“伤疤”,2004年启动的应急避险搬迁,是这座城市对“工业伤疤”的首次回应。

转折始于系统性生态修复。2024年,随着最后一眼矿井关闭,辽源以“矿坑修复+文旅植入”为笔,在沉陷区的画布上重新着色:投资5亿元的老道山天楹重力储能项目,不仅要建设7.5MW储能装置,更要通过“绿色修复工程”让废矿坑重披绿装;国家超长期国债支持的排水防涝工程织密地下管网,雁鸣湖、鹿鸣湖等4座湖泊连成水系,让“水患之地”变身“城市绿肺”,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在枯水期反哺湿地,涵养出一片生机。

生态的复苏,让文旅项目有了扎根的土壤。如今,17公顷的花海中满是马鞭草铺就的“大地调色盘”,30座草帽凉亭里,游客望着高低起伏的花浪拍照,没人记得这里曾是矿渣堆;动植物园里更藏着“南北对话”的惊喜——北方红枫与南方棕榈共处一园,孔雀开屏的蓝与羊驼的白,让免费开放的园区成了亲子乐园;最惊艳的莫过于黑金小镇,这座由废弃道岔厂改造的综合体,用赛博朋克风格还原煤矿记忆:“时空要塞”里的矿灯闪烁如星,“机械乐园”的笑声盖过昔日矿车轰鸣,试营业至今25.04万人次的到访量,印证着工业遗址的新魅力。

“回想两年前考察这片土地时,我看到的是沉陷区的沧桑,更看到了辽源涅槃重生的机遇。”作为项目投资人,金豆投资控股集团总经理金峰霄的感慨里藏着太多故事。从“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奇迹,源于政企同心的合力,项目遇到审批难题时,市县两级成立专班,47天跑完所有流程;西安区委、区政府的24小时响应小组,连春节都驻守工地协调进度;辽源矿务局的老矿工们带着图纸上门指导,生怕年轻人“修坏了历史”。“那句‘辽源的冬天再冷,也不能让投资人心寒’的暖流,让我们坚信,这里就是能让工业伤疤开出文旅之花的地方。”金峰霄的话,道出了所有建设者的心声。

文旅兴盛塑名片:北部新区崛起“体验矩阵”

沿着泰安大路向北,曾经的采煤沉陷区如今成了“文旅磁场”。这里,单个项目的“亮点”正连成区域发展的“亮带”,构成北部新区的鲜活肌理。

超级ONE篮球主题公园的灯光总是亮到深夜。赛场上的球员们挥汗如雨,他们以球会友,彰显运动的魅力。这座东北首个篮球文化综合体里,充斥着不同年龄段百姓的欢呼声和笑声。“我们办了很多赛事,就是要让运动与文旅撞出火花。”运营负责人侯明远说。而冬日里,“黑神话悟空”主题彩灯与舞台剧,更让这里成了“二次元打卡地”,运动与文旅的融合,让1.7万平方米的园区成了一年四季“不打烊”的乐园。

文旅矩阵的“联动效应”正在显现。乐兔乐园的童趣、花海的浪漫、动植物园的自然野趣,与黑金小镇的工业风形成互补;规划中的历史街区将串联起蒸汽火车线路,游客可以坐着老火车从花海到小镇,从“自然观光”转入“工业探秘”;未来,老道山重力储能项目还将加入“科普研学”,设立科普教育基地,让游客在体验中读懂“绿色能源”的奥秘。

在金峰霄看来,黑金小镇的使命远不止“好看”。“我们要让沉浸式矿洞探秘唤醒历史记忆,用机械乐园的欢笑激活土地新生,让工业遗址光影秀照亮辽源的夜空。”如今,矿工主题民宿里住着怀旧的老工人,煤雕创意工坊里年轻人正将煤矸石刻成艺术品,这些场景印证着他的期待:“通过‘岩层再造+文创赋能’,让这里成为东北首个沉陷区生态公园,更用全国首创的家庭成长中心,让亲子家庭在科普互动中读懂地球故事。”

产业勃发强根基:营商沃土育出发展动能

文旅的兴盛,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城市的转型,需要多元动能的托举。在辽源,优质营商环境培育的“产业森林”,正为转型提供坚实底气。

嘉利达(辽源)明胶有限公司的车间里,生产设备运转不停。2023年追加7亿元扩建年产6500吨明胶生产线项目,如今产能跃居全球第二。“从证件办理到污水管线调整,政府专班全程帮办,我们才能专注生产。”中国区总监张明华说。这种“保姆式服务”,是辽源市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辽源也正是用这样的“靠前服务”让企业家安心扎根。

产业的“专精特新”之路越走越宽。启星铝业的235MN特种铝挤压生产线,正产出4米宽、20米长的轨道车辆部件,从这里生产的轨道车辆铝合金型材、车体大部件及零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超50%,出口份额占国内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以上。阿尔斯通的客商一次次到访,只为锁定新订单,企业也是根据订单量正在有计划地扩大产能;富奥泵业的机油泵、水泵为一汽大众等车企配套,在事业部运营数据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着各个生产线上的数据。为各大汽车厂商生产的机油泵加工线上也是一派繁忙,生产设备不停运转,工人们紧张配合,认真检查好每一个零部件的质量;“親相见”袜业更用奥运冠军代言+10A级抗菌技术,让辽源“中国棉袜之乡”的名号响彻全国,半年销售额突破2.6亿元。

这些企业的成长,勾勒出辽源产业转型的路径: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从单一煤炭到“新材料、新能源、消费品”多元并举。未来,老道山重力储能项目在2027年投用后,将为新能源产业链补上关键一环;当启星铝业向“高端部件总成”升级,辽源正从“材料供应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跨越。

从沉陷区的生态修复到文旅矩阵的崛起,从营商环境的优化到产业集群的壮大,辽源用实践证明: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从来不是“告别过去”,而是带着历史记忆,在生态、文旅、产业的协同中,走出一条“涅槃重生”的康庄大道。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