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科教卫

一场别开生面的“行走思政课”

——长春师范大学赴松原开展校地联动实践教育记事

卞彩巍 宋俊霖 本报记者 张鹤

“稻蟹共生”田里蟹肥稻香、查干湖畔鸥鹭翻飞、非遗鱼皮画在指尖绽放……7月24日至26日,长春师范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化学学院项目组按照学校“大思政课”建设的根本要求,依托“三下乡”社会实践,以“理论铸魂+实践育人”双轨机制为驱动,以“红烛师魂万里行·知礼爱家桑梓行”为主题,组织60余名师生“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在松原大地上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行走思政课”。这场校地联动的实践教育,不仅成为学校“一院一品”教学改革的典范,更探索出了思政课“知行合一”的新范式。

破界:从教室到田野的“化学方程式”

在吉林省双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稻田边,学生王禹研正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密密麻麻的数据:“每亩化肥使用量减少超两成,河蟹捕食害虫效率接近八成……”

中灌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智慧农业展厅里,动态沙盘展示的滴灌系统节水数据引发学生们阵阵惊叹。“当化学方程式遇见黑土地,竟能写出这样的丰收公式。”学生尹树仁在实践报告中写道。

这种跨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正是长春师范大学“大思政课”改革的突破口——通过构建“专业+思政”双导师制,让理论教学在真实场景中激活。

传承:从典籍到指尖的“文脉赓续流”

松原鼎润文化创意产业园内,国家级非遗鱼皮画传承人手中的鳜鱼皮正经历着“文化重生”。当学生王新壹用鱼鳍雕刻出冬捕船帆时,她感慨道:“分子式是科学的语言,鱼皮画是文明的密码,两者都在讲述生命的故事。”这种沉浸式文化体验,突破了传统思政课的时间维度,让3000年渔猎文化与“00后”青年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共鸣。

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设计的“文化三问”实践法成效显著,通过“技艺体验—历史溯源—价值升华”三级递进,引导学生从制作鱼皮书签到理解生态智慧,最终领悟“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数据显示,参与了该实践活动的学生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显著提升,近半数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为深刻。

治理:从蓝图到实景的“党建显微镜”

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杨家村的蜕变故事,成为思政实践的鲜活教材。村委会主任王志发指着光伏板下的盐碱地改良田介绍:“通过‘党建+合作社+企业’模式,我们让荒地变成了良田。”2024级研究生邱馨阅的调研视频里,党员家庭“最美庭院”的红星标识与智能灌溉系统形成奇妙对照,生动诠释着“中国之治”的基层逻辑。

“这种‘解剖麻雀’式的案例教学,源于学院构建的‘五维实践模型’,即通过经济数据测算、治理结构分析、文化生态考察、技术应用评估、群众访谈调研,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化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宋俊霖表示,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法使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更为精准,超半数学生能准确阐述相关政策内涵。

赋能:从星火到燎原的“绿色增长链”

中车松原新能源产业园的108米风电叶片前,学生张天皓抚摸着碳纤维材质的叶尖惊叹道:“这里藏着化学与材料学的完美结合!”当工程师揭示叶片减重即可提升发电效率的技术细节时,青年学子们仿佛真切触摸到了新质生产力的“脉搏”。

查干湖畔的生态监测现场,白鹤龙教授的“专业微课”随风入耳:“COD指标下降的背后,是‘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这种“技术解析+理论升华”的双轨教学,使绝大多数参与者认识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性,并表示愿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共生:从书斋到沃野的“育人能量环”

一纸协议,让“大思政课”从概念升级到了2.0版本。社会实践期间,长春师范大学与松原市宁江区牵手:宁江区团委当场“打包”20个实践基地,承诺“思政教育—社会实践—人才反哺”一气呵成;马克思主义学院则同步上线“松原案例库”,力求“一地一课、一事一理”,把思政教育做到精准滴灌。

“我们要让价值观在黑土地上生根。”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影用“三维立体”勾勒出未来图景——田野里,是“行走的思政课”;课堂上,是“专业思政”把知识炼成服务社会的本领;云端上,是“网络思政”把课堂延伸到指尖。这一模式将有效激发毕业生“留东北、干基层”的热情,鼓励青年学子立志把论文写在东北大地上。

据悉,吉林省首家省级红领巾学院落户长春师范大学,正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并肩作战,打通“红领巾—共青团—共产党”的育人全链条。学校关工委主任杨柏松介绍,未来,红领巾学院将成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中央枢纽”,让红色基因一以贯之。

杨影透露,下一步,长春师范大学将以松原为样本,纵深推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与“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校地同频共振,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思政育人共同体呼之欲出——将为吉林全面振兴持续输送“脚下有泥、心中有光”的时代新人。

记者手记:

当最后一缕夕阳为查干湖镀上金边,返程大巴上的讨论声依然热烈。这场跨越168公里的思政实践课,不仅让青年学子读懂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吉林答卷,更探索出了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通过构建“真实场景+专业解析+价值引领”的三维课堂,使理论教学具象化、实践教育体系化、价值引领常态化。正如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卞彩巍所言:“当黑土地成为教案,稻花香化作教具,思政课便真正拥有了直抵人心的力量。”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