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市州·江城

信用为笔,绘就江城发展新图景

——吉林市以信用体系建设赋能省域副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李婷 丁美佳

“信用记录关爱日”主题宣传活动。

“信用赋能 助齐为民”集中签约仪式。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里,诚信宣传进社区。

诚信宣传进校园。

近年来,吉林市始终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置于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打造最优信用环境”为目标,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从制度筑基到数据聚能,从信用融资到场景创新,这座素有“江城”美誉的城市,正以信用为笔,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描绘出浓墨重彩的篇章,让信用成为优化营商环境、惠及民生福祉、推动城市进阶的核心力量。

筑基强体:

构建全链条信用治理体系

制度是信用体系建设的根基,数据是信用运行的血脉。吉林市坚持“制度+数据”双轮驱动,为信用建设筑牢框架、注入动能。在制度建设上,吉林市秉持“依法依规、改革创新、协同共治、惠民便企”原则,围绕关键环节织密保障网络。

2023年以来,吉林市先后印发《吉林市政务诚信建设工作方案》《信用修复“一件事”工作方案》等12个专项文件,从信用信息归集、信用修复、信用监管、联合奖惩等多个关键环节,为信用建设提供了全面、细致且坚实的制度保障,确保信用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在数据支撑上,吉林市以信用综合服务平台为支点,全力攻坚信息壁垒,持续深化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将平台打造为全市信用建设的“总枢纽”与信用服务应用的“总引擎”。平台累计归集信用信息突破2.3亿条,信息上报率、及时率、合规率均达100%,构建起覆盖广泛、数据鲜活的信用信息资源池。通过建立常态化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打破“信息孤岛”,为精准监管、高效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升级数据安全防护体系,确保信用信息全流程安全可控。

惠企利民:

以信用活水滋养企业成长

“没有抵押物,原本以为贷款很难,没想到凭借良好信用拿到了500万元贷款,年利率才3.6%!”吉林市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的经历,正是吉林市以信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生动写照。针对轻资产企业融资困境,吉林市以信用为纽带,聚焦企业发展痛点与群众生活需求,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让信用价值看得见、摸得着。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针对企业办事流程繁琐问题,吉林市在44个重点领域推行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改革,经营主体仅凭一份信用报告即可替代多部门开具的证明,大幅缩减办事环节、节省时间成本,报告下载量超过3万份。创新公共资源交易模式,推行信用承诺函替代投标保证金试点,以企业信用为“通行证”,减免投标保证金,累计为3296家投标企业释放3.63亿元资金占用,让企业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竞争。建立“一账制管理、包保制辅导”纳税信用服务机制,2024年开展专题培训百余场,覆盖企业超万户次,推动全市A级纳税人占比达8.6%,连续两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截至目前,吉林市累计为1034户企业完成1669条信用修复,实现了“只进一门、最多跑一次、一次告知、一站受理、一次办结”。

赋能发展:

拓宽信用应用场景边界

从破解融资难题到丰富民生场景,吉林市不断拓展信用应用维度,不仅让群众感受到信用带来的实惠,更引导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价值导向,让诚信成为江城最鲜明的城市气质。

吉林市13个县(市)区、开发区协同发力,聚焦民生重点领域创新“信易+”场景。舒兰市创新“信易+乡村治理”模式,将信用积分与村务管理、惠农政策挂钩,推动乡村治理提质增效;磐石市开展“信易+招聘”行动,将信用数据转化为惠企利民的实际资源,形成“信用评优—服务赋能—就业提质”的正向循环,为求职者解决了就业需求;蛟河市开展“信易+健身”活动,守信市民可享受健身场馆折扣优惠;桦甸市实施“信易行”激励,守信者在公交出行、停车等方面享受便利;永吉县、中新食品区、冰雪试验区将信用与生态保护结合,对生态守信主体给予奖励;船营区打造“信易餐饮”,消费者可通过商家信用等级选择就餐场所;昌邑区创新开展“信用+就业”活动,通过政府搭台、信用背书,为区域就业稳定与人才发展注入信用动力;龙潭区启动“信用+借伞”便民服务,守信市民可免费借用雨伞;丰满区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联手域内企业创新开展“信易+康养”“信易+旅游”等5大场景,助力域内企业打造医疗康养品牌;高新区升级“信易+审批”,守信企业享受审批容缺受理、优先办理;经开区推出“信用阅”模式,守信者可免押金借阅图书。

目前,吉林市已形成“信易+医疗”“信易+旅游”“信易+餐饮”“信易+汽修”等17个特色应用场景,覆盖就医、出行、消费、文旅等多个领域。守信主体在这些场景中可享受减免费用、优先服务、容缺办理等便利,真正实现“守信有益、信用有价”。

文化引领:

厚植诚实守信社会土壤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里,诚信宣传进社区活动热闹非凡;“6·14”信用记录关爱日期间,校园信用知识竞赛如火如荼……吉林市深耕诚信文化土壤,通过多维宣传与教育引导,让诚信理念融入城市血脉。

创新采用“1+13”矩阵宣传模式,以市本级为轴,组织各县(市)区、开发区在重要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从街头展板到线上问答,从故事分享到案例解读,让信用知识走进千家万户。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诚信教育活动982次,覆盖群众超百万人次。将诚信教育纳入干部培训体系,把政务诚信内容融入公务员和党员干部课程,强化诚信履职意识。推动诚信教育进校园、进工厂、进社区,中小学开设信用教育课,企业开展诚信经营培训,社区设立诚信宣传栏,全方位筑牢思想根基。通过推荐评选“诚信企业”“诚信商户”“诚信社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让“守信光荣、失信可耻”成为社会共识。

信用建设永远在路上。如今的吉林市,信用已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金色名片”。面向未来,吉林市将持续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信用之光照亮江城每一个角落,为加快建设形神兼备的新时代省域副中心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信用力量”。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