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民族最闪亮的标识。回望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无数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浇铸出民族精神的丰碑。
杨靖宇将军便是其中之一。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2月出生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李湾村,后成长为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他带领部队打击日寇,战功赫赫,在牺牲前的100多天里,作战多达47次;他用35岁的生命诠释了“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钢铁誓言。
从李湾出发:
百年古槐见证英雄梦
8月1日,从驻马店市区出发,南行5公里,记者来到驿城区古城街道李湾村(原属确山县),这里就是杨靖宇出生的地方。
绿树掩映下的杨靖宇故居,庭院方正整洁,正北方4间屋舍,院内东、西配房,均灰瓦覆顶,堂屋两侧有两棵枝繁叶茂的老树尤为引人注目:槐树枝繁叶茂,亭亭如盖,石榴树上青红的果子压弯了枝头。
“这是杨靖宇将军少年时亲手种下的,距今已有100多年。”李湾村居委会主任赵新友说起杨靖宇的事迹,如数家珍。
赵新友说,幼年时,杨靖宇家庭情况尚可,但5岁时,父亲因病身故,家道中落。7岁时,母亲拿着平时省吃俭用的钱把他送到村里的私塾读书。杨靖宇从小勤奋好学,192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高等小学(今确山县靖宇小学),1923年考入河南省立开封纺染工业学校。
在校期间,杨靖宇秘密参加革命活动,之后受党组织派遣,回到确山从事农民运动。1927年,他先后领导了确山暴动和刘店秋收起义,在中原大地建立了第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县级农工革命政权,从青年学生逐渐成长为卓越领导人。
“1928年,杨靖宇告别妻子和两岁的儿子、两个月的女儿,前往信阳工作,后又远赴东北,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赵新友说,由于杨靖宇常年在外,他的家多次遭到搜查,两次被烧毁,院子里的槐树也没能幸免。虽然叶子被烧焦、树皮被烧坏,但是一到春天,它就萌发新芽,长出新枝,正如革命火种,生生不息。
为民族而战:
铁骨铮铮的铁血将军
在故居以北不远处,杨靖宇将军纪念馆静静矗立。白墙黛瓦的建筑与故居遥遥相望,仿佛在诉说着他从庭院到战场的人生轨迹。
1940年2月22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应是万家灯火、举家团圆的日子,却成了杨靖宇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夜晚。驻马店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用声光电实景再现了将军牺牲前的最后一战。
此时的杨靖宇在濛江县(今靖宇县)三道崴子的一处破旧地戗子里,身患重感冒且与敌人周旋多日,粒米未进,只能扯出大衣里的棉花就着雪水,一口一口地吞下去充饥。一轮圆月挂在天空,杨靖宇望着月亮出神,离开河南老家已经12年了,母亲、妻子和孩子们都还好吗?
日军搜捕的嘈杂声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敌人劝降的声音传来,杨靖宇毫不犹豫地以子弹作为回应,枪声划破深沉如铁的黑夜。2月23日下午4点,杨靖宇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35岁。
“将军牺牲后,敌人残暴地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腹部,发现他的胃中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担任讲解员两年多来,纪念馆讲解员王田讲了无数次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可每当讲起将军牺牲这一幕,她都不禁泪光闪烁。
大学生杨帆凝视着展柜中的树皮和棉絮等展品,心绪难平。“越深入了解杨靖宇将军的故事,越能深刻理解‘铁血忠魂’的内涵,这是任何理论课堂都无法复制的一种体验。”他说。
薪火永相传:
指引后世砥砺前行
驻马店市杨靖宇研究会秘书长乔长泰,从年轻时便在心中种下一颗崇拜英雄的种子,几十年如一日地宣传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
“杨靖宇是在驻马店这片红色热土上诞生和成长起来的,是家乡人民的骄傲!”乔长泰说,近年来,驻马店市把宣传、弘扬杨靖宇精神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举措,相继建成了“杨靖宇将军故居”“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刘店秋收起义旧址”“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等红色文化场馆,并以杨靖宇的名字打造了“一条街道、一座广场、一处公园、一所学校、一尊塑像”。每年杨靖宇诞辰日、殉国日、清明节、公祭日等,都有大批青少年、党员干部和各界人士到这些地方进行祭拜、宣誓和追忆。
驻马店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珍藏的1170余件文物、400余幅历史图片,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将军从出生到为国捐躯的英雄一生,自2009年以来,共接待社会各界人士500多万人次。
作为杨靖宇将军的母校确山县靖宇小学的“入校第一课”从不是课本知识。新生们会先在将军雕像前敬礼,听校长讲述那段烽火岁月;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的旋律总会让操场上的师生热泪盈眶;学校编印的《靖宇美少年》《靖宇魂》德育系列读本作为德育校本教材,同时常态化开展“我心中的靖宇爷爷”“我和靖宇将军是校友”“靖宇事迹知多少”等活动。如今,学校人人会讲靖宇故事,大家争做靖宇传人……
靖宇小学杨靖宇将军事迹陈列馆内,11岁的小讲解员正用流利的英语向嘉宾讲述将军生平;200多公里外的郑州,杨靖宇将军的孙子马继民,拿着当年缝在姑姑衣服里的杨靖宇的“老照片”和全家珍藏的一块“桦树皮”,奔走于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间,孜孜不倦地宣讲爷爷的英勇故事。
“宣传杨靖宇事迹是我们分内的事,也是一辈子的事。”乔长泰说,即便岁月流转,距离杨靖宇将军牺牲已85年,但杨靖宇的精神火炬却从未熄灭,他的名字和功绩,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