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科教卫

学习+实践 暑期生活“不躺平”

本报记者 张鹤

8月天气尚未褪去燥热,省内各大学校园的林荫道已少了往日的喧嚣,但这并不意味着青春的脚步就此放缓。这个暑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跳出“空调房里玩手机”的舒适圈,用图书馆的灯光、博物馆的展柜、实践场的汗水,编织出别样的图景。

上午9点的吉林省图书馆,早已被前来学习、阅读的人群填满。1楼的公共区域,长春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吴同学的指尖正在键盘上敲出规律的节奏,一旁则摊开着笔记和复习材料,为下半年的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做着准备;另一边,来自吉林大学文学院的陈同学正“泡”在位于馆内的吉林省典籍博物馆,逐字抄写着几本古籍的内容和注释,新学期,她准备将自己的研究论文投稿给相关的学术期刊。

书架间,大家的脚步声放得很轻,却掩不住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那是青春与知识对话的声响,是为梦想蓄力的执着。

午后的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里,来自吉林艺术学院的张同学正和室友一起,在青铜器展品前驻足良久,手机里存着刚拍下的文物细节照片,他们计划结合课堂所学,共同完成一件复刻作品;不远处的书画展区,几名大学生围在一起,用速写本临摹着墙上的画作笔触,讨论着传统技法如何融入现代设计。

在文物与时空的对话中,书本上的文字变得立体可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在年轻人的心中悄然生长。

当暮色渐浓,长春师范大学的同学们组成乡村调研小队,仍在田间地头记录农村的新风貌;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志愿者们来到村屯,入户为慢性病患者检测血压、血糖,运用所学知识实施专业的保健按摩,白大褂上的褶皱里藏着课本外的成长。

这些走出象牙塔的实践活动,让理论知识在现实土壤中生根发芽,也让青年学子感受到了“知行合一”的分量。

这个暑假,我省的大学生们没有“躺平”的慵懒,只有向上的姿态!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