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软糯的锁鲜玉米、热水冲泡即食的玉米面条、清香四溢的黄金玉米酒、能“吃”出文化的玉米叶文创……在四平市,玉米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更是健康多样的主食、产业品牌符号。
四平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黄金玉米带”之上,拥有全球稀有的极寒黑土地,也是全国最适宜种植玉米的地域之一。2014年,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四平市为“中国优质玉米之都”;2016年,“四平玉米”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核准注册;2024年,“四平玉米”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玉米已然成为四平分量十足的“金招牌”。
今年以来,四平市锚定玉米主食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目标,以《四平市2025年推进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分工方案》为行动纲领,在立法护航、品牌塑造、市场拓展等领域多点突破。“四平玉米”成功入选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三新”典型案例,华测检测集团的权威认证,更彰显其容重、蛋白质等指标全国领跑的硬核实力。从法治保障到展会亮相,从品牌整合到全链升级,四平这座“中国优质玉米之都”正与时俱进、创新前行,在北纬43°的沃土上绘就产业跃迁的时代画卷。
立法先行——
为黄金产业系上法治安全带
“用法治基石筑牢产业根基,方能让黑土地的馈赠永续传承。”作为全国首个以法治化手段护航玉米产业发展的城市,四平市推动玉米产业立法,拟定《四平玉米主食化产业促进条例(草案)》,彰显了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制度优势的战略远见。
面对产业发展与民生需求的呼唤,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农业农村局、市玉米产业办等部门,联合出台《四平玉米主食化产业促进条例》,并写入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历经市委常委会、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轮审议打磨,5月 19日,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征求意见。7月24日,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表决通过,并已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获批后,将标志着四平玉米主食化产业迈入“有法可依”的新阶段。
《四平玉米主食化产业促进条例(草案)》35条内容中,多项条款直指民生关切:明确禁止在种植中使用剧毒农药,要求原材料用药记录保存不少于两年;规范预包装产品环保包装标准,减少包装废弃物;建立从育种到流通的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产品“成长档案”。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条例还专章规定“食品安全检测”责任,要求企业自检与政府抽检双轨并行,让每一根四平玉米都成为广大消费者的“放心粮”。
黑土生金——
将资源优势变为产业底气
“这玉米太香了,软糯得刚刚好,真是‘巴适得很’!”
这是今年3月在成都举办的第11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上的一个场景:来自四川的张女士,手中捧着刚出锅、香气扑鼻的四平鲜食玉米感叹,吸引了周围不少观众的围观。蒸汽氤氲中,四平玉米的“热度”持续升高。
现场不仅有鲜食玉米蒸煮体验,还有营养师讲解玉米中叶黄素、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含量,通过“闻得到香味、听得懂营养、吃得出品质”,让更多参展商和观众了解了四平玉米的“硬实力”。
“都说四平玉米好,今天亲眼看到、亲口尝到,确实名不虚传。”中粮集团总经理白勇在巡馆中专程来到四平展区。他边走边点评:“产品好、品牌好、品质好,有潜力把整个玉米主食化产业链做得更强、更优。”
不仅是口感赢得口碑,四平玉米的数据也足够“硬核”。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的监测数据显示,四平黄糯玉米咀嚼性评分达4.4分,比行业均值高出17%;白糯玉米的叶黄素含量超过1000微克/根,相当于42根胡萝卜的营养浓度。这些亮眼表现,被收录进《2025中国食品消费趋势白皮书》,成为东北产地玉米的营养标杆。
产品如此出众,底气从何而来?答案藏在脚下的黑土地中。
来到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玉米基地,拨开覆盖在农田上的秸秆层,只见土地呈深黑色,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土壤触手松软而细腻,这就是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的黑土。
“这里的黑土pH值在6.5至7.5之间,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肥力远超其他类型土壤,为玉米提供了肥沃的基底。”中国农业大学专家朱宇博抓起一把黑土介绍,四平市拥有919.99万亩黑土地,占耕地面积1008.1万亩的91.3%。肥沃的土地之中,藏着的正是四平市盛产优质玉米的密码。
“土壤健康了,长出的玉米才健康!”为了保护这片沃土,应对过度耕作和化肥滥用带来的挑战,自2007年起,梨树县与中国农大、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合作,坚持科技创新、示范引领、合作共赢,逐步创新改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进“梨树模式”迭代升级,总结推广“梨树模式”“4+X”技术模式。
如今,“梨树模式”正在四平全域推广。2024年,“梨树模式”推广了622.9万亩。通过该模式,不仅解决了以往深耕深翻、施肥过度造成的土壤板结和流失问题,使土壤有机质稳步增长,还提升了玉米产量与品质,每公顷玉米产量提高10%以上,化肥使用量减少100公斤以上,亩均节本增效超300元。经过15年示范应用的保护性耕作基地,每平方米蚯蚓数量达到120余条,是常规垄作的6倍,黑土层物理性状指标明显改善。
从黑土地里长出的四平玉米,高容重、高蛋白、高淀粉,各指标连续位居吉林省首位。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实实在在转化成了四平玉米的产业底气。
四平市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针对黑土地保护立法;在全省率先打响“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开展黑土地保护专项监督;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29.92万亩,耕地质量综合等级提升到3.76等,比全省平均高0.7个等级、比全国平均高1个等级;沟渠整治经验在东北4省区推广;“梨树黑土地论坛”连续11年成功举办;创新打造“梨树模式”“4+X”升级版,实现适宜地区全覆盖,在东北4省区建立试验示范基地100个,辐射带动面积达8000万亩,典型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盛会搭台——
让健康厨房飘满玉米清香
“一根玉米撬动大健康,一场盛会连接全产业链。”2月22日,为推动大健康产业和四平玉米的深度融合,第四届全国健康厨房日主题活动暨推动四平玉米主食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四平启幕。这场由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主导的行业盛会,成为展示四平玉米主食化成果的绝佳窗口。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黄金作物”如何变身大众餐桌上的“健康担当”。
活动现场,41家参展企业带来的玉米主食产品,令人目不暇接:从传统的玉米面馒头、玉米面条,到研发的玉米汁饮品、玉米糕点,甚至融入药食同源理念的功能性玉米食品,展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创新。吉林省合禾美食品的玉米汁,凭借“30种营养素+零添加”的纯净配方,成为品鉴区的“爆款”;铁西区弘来顺餐饮的玉米主食系列,则让嘉宾们尝到了传承五代的老味道。
一位来自北京的消费者在品尝后赞不绝口:“这款玉米汁口感醇厚,味道香甜,最重要的是它的配方非常健康,没有任何添加剂,喝得放心。我一定要带几箱回去给家人尝尝。”
学术交流环节碰撞出智慧火花。专家的《良好营养始于一餐饭》《落实全谷物行动,推动玉米主食化》等主题分享,既解析了玉米作为全谷物的营养优势,也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会上,发布的《玉米主食化四平宣言》,凝聚起“推动玉米主食进家庭、进食堂、进餐厅、进超市”的行业共识;17家入围“2025年度营选珍品”的企业中,四平本土企业占7席,彰显了玉米产业的实力。
市玉米产业办主任寇春生表示,将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持续推进四平玉米主食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健康厨房倡导委员会健康战略,让四平玉米“黄金作物”真正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健康担当”,打造全国玉米主食化大健康产业发展标杆。
此次盛会的深层价值,在于实现了“产业展示+市场对接+标准共建”的多重效应。全国健康厨房倡导委员会与四平达成的战略合作,将推动玉米主食化标准体系建设;新组建的四平玉米主食化战略宣讲团,将让黑土地的营养智慧走向全国。正如四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德明在致辞中所言,这场活动将推动四平玉米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做大、做强、做优,跑得更稳、更快、更远。
品牌领航——
北纬43^°的产业聚合力量
“以品牌为帆,方能让黑土地的金色物产驶向更广阔的海洋。”
在四平玉米产业升级的“棋局”中,四平市北纬四十三度玉米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扮演着关键的“操盘手”角色,引领玉米产业加速发展。这家由市玉米产业办指导组建的供应链企业,自诞生起就肩负着整合资源、擦亮品牌的重任,成为“四平玉米”的官方运营载体。
公司创新性整合了全市86家玉米企业,破解了分散经营的痛点。通过统一品牌包装、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渠道推广,推出的40款“四平玉米臻品”,涵盖鲜食玉米、玉米主食、玉米饮品等多个品类。线上打通微信商城、抖音(快手)商城等渠道,线下与中国一汽大众、吉林神农集团、北京西单金融街集团、中国玉米网等单位建立合作,成功构建“云端+实体”的立体销售网络。在2025国际营养健康大会、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活动、全民健康管理(北京)大会、2025(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等展会上,这些带着“北纬43°”印记的产品,成为展示四平玉米全产业链发展成果的最佳名片。
运营模式的创新带来多重效益:通过集中采购降低企业成本,通过统一物流减少粮损,通过品牌溢价提升产品价值。公司建立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从种植标准制定到终端市场开拓,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正如市玉米产业办常务副主任刘志刚所言:“我们要让四平玉米从地域符号,变成消费者心中‘优质、健康、高端’的代名词。”
硕果盈枝——
黑土地上的丰收与展望
“每一粒饱满的玉米,都是产业振兴最生动的注脚。”
走进四平市推进玉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琳琅满目的玉米产品铺陈在眼前——鲜食玉米、玉米蛋糕、玉米酒、玉米面条、玉米须茶,甚至玉米秸秆餐具、玉米叶文创……这里既是玉米产品的展示窗口,也是四平玉米产业发展的缩影。
品质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的路径愈发清晰。通过参加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全民健康管理大会等展会,四平玉米与国内外2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四平玉米”的搜索量同比增长300%。产业的蓬勃发展,让全域农民尝到了甜头——优质玉米市场收购价明显提高,带动四平种植户实实在在增收。
产业升级的蓝图已经绘就。四平玉米标准体系建设将是重点,依托中国优质农产品协会制定《四平玉米(主食化原粮)种植及加工技术规程》《四平玉米(鲜食)种植及加工技术规程》两项团体标准,围绕“口感好”“营养好”“安全好”三个国内顶级标准,打造全国第一个专属健康标准,为四平玉米筑起“品质护城河”。产品推介展销将持续发力,创建四平玉米旗舰店、餐饮店合作输出模式,整合四平玉米企业优质产品,参加农博会、东北亚博览会等窗口活动,展示品鉴四平玉米主食化产品,宣传推广四平特色玉米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四平玉米、消费四平玉米、投资四平玉米。推动玉米项目建设,推进四平市鲜谷食品有限公司等12个玉米产业项目,进一步扩大生产加工规模,创新产品研发体系,用好国家政策红利,推动四平玉米企业标准化、规模化提升转型。
从黑土地的精耕细作,到产业链的延伸拓展,再到法治保障的坚实护航,四平玉米产业正走出一条“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大发展、快发展之路。
这座“中国优质玉米之都”的创新实践,不仅为国家粮食主产区的产业升级提供了 “四平方案”,更让世人看到了一粒玉米背后的大健康产业未来。正如《玉米主食化四平宣言》所昭示的:这里的每一根玉米,都承载着“让健康饮食走进千家万户”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