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村班子增加了不少年轻人,班子有活力有干劲,村里产业强了,去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咱老百姓的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奔头!”梅河口市曙光镇安乐村村民邹立军看着村里的变化,难掩喜悦之情。
为做好2026年村“两委”换届准备工作,梅河口市坚持“抓人促事”,通过精准筛选、精细培育、强化监督,扎实做好村“两委”后备力量储备培育工作。
三张名单 精准筛选
“当初镇里干部跑了三趟,把我这个在外做电商的纳入了大名单。最难忘的是市领导和乡亲们坐在村部里,询问我对村里电商助农的想法,那回才真切感受到‘层层筛’是为了更精准选。作为后备力量,我打心底觉得这筛选没白过,干起活来更有方向了。”梅河口市牛心顶镇小河北村后备干部王皓民满怀信心地说。
聚焦“优中选优”,梅河口市逐村建立“大、中、小”三张名单,精准确定后备人选。先是发动乡镇、部门力量,大范围广泛撒网摸排在外优秀人才,形成“大名单”。
再通过比选、二次筛选形成“中名单”,市级领导沉入一线带队摸排,结合303个行政村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瘦身”,逐村形成酝酿人选。最后小范围敲定、全面考察,经市级资格联审形成“小名单”。
目前,已确定村干部后备力量2046人,平均年龄39.2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70.6%,相比现任村干部队伍结构年龄更优、学历更高。
三训联动 精育强能
“这半年跟着两位导师学,从怎么写村务报告到如何调解邻里纠纷,手把手带着练;在村里环境整治现场,跟着跑前跑后做群众工作,才真正明白‘脚下沾着泥,心里才有数’;集中培训学到的乡村振兴政策解读,回来就能用到村集体项目里。”梅河口市红梅镇富强村后备干部王德俊谈起这段成长经历,充满了干劲儿。
后备力量培育储备,“育”是关键。为此,梅河口市推行“三训联动”模式,助力后备力量成长。
提级培训上,围绕“成熟可用、短期培养、长期储备”目标,将村干部后备力量集中培训与村干部轮训相贯通,将条件成熟、拟换届使用的人选列入年度培训计划,已开展培训35人次。
帮带强训中,建立“3+1”导师帮带机制,以乡镇为单位,为每名后备力量配备1名包村乡镇领导、1名乡镇站所人员、1名村党组织书记结对培养,通过全过程跟踪指导,提升后备力量独立处理村务能力。
岗位实训里,安排28名村干部后备力量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全面参与村内事务。
推选15名成熟可用后备力量在镇村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一线进行锤炼,推动8个特色种植养殖项目落地,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10余万元。
三项措施 严管厚爱
科学管理才能让后备力量健康成长,梅河口市通过三项措施,既从严监督管理,又倾注关怀激励。
谈心谈话实现全覆盖,结合专题培训等开展集体谈心谈话会12场,覆盖2046名后备力量;包保乡镇的市级领导开展谈心谈话30人次,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常态化交流860余次,及时掌握思想动态、纾解困惑。
纪实评价强跟踪,实行“一人一档”成长档案管理,乡镇每半年跟踪评估,组织部每年分析研判,针对性制定提升措施720条。
动态管理保活力,坚持“能进能出、优进劣退”,在巩固2024年确定的2046名后备力量基础上,今年开展“回头看”,补充吸纳26名新发现的优秀青年。
目前,全市行政村评估工作已完成,为村干部队伍常态化管理和及时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
记者手记:
梅河口市锚定实现换届人选优中选优目标,选优育强村级后备力量,不仅为平稳换届筑牢了根基,更激活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通过精准筛选“三张名单”拓宽选人渠道,建立“三训联动”机制提升能力素质,加强动态监督管理激发队伍活力,为梅河新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