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6版:市州·四平

文苑花开香满园

——四平市大力推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高鸿 王纪佳 王秀

“神农杯”四平市第十九届“九月鲜花”文艺展演开幕式现场。李坤 航拍

四平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永远跟党走”文艺晚会现场。

梨树农民画作品《关东七彩农民绘 心系亚运向未来》被亚运会收藏。

四平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人同书 百年辉煌”户外书画活动现场。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由四平市文联提供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近年来,四平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本土,面向群众,积极作为,从队伍建设到作品创作,从品牌活动到舞台搭建,全方位、多层次开创文艺事业新局面,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培育人才——

夯实文艺事业发展根基

繁荣文艺事业,关键在人。近年来,四平市始终将文艺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着重培养有理想、有作为的文艺人才,打造了一支德艺双馨、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文艺人才队伍。

旗帜引领方向。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以会代训、专题辅导、座谈交流等形式,坚持不懈地把学习、贯彻、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贯彻到文联文艺工作全过程,不断增强广大文艺工作者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协会建设稳步推进。2022年,市文联组织力量重新梳理协会会员队伍,通过核定台账、召开各文艺家协会座谈会,有的放矢地解决协会实际存在的困难。当年,办理会员入会184人,推荐省级会员23人,为文艺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完成了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收藏家协会的法定注册。2023年,完成收藏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戏曲家协会换届,音乐家协会、楹联家协会、舞蹈家协会、企业文联班子调整,选强配齐、动态管理协会主席团,以协会班子的模范作用,推进协会建设。下发《四平市文联所属文艺家协会年度综合考核办法》《四平市文联系统意识形态工作指导意见》等,从不同层面对协会建设、会员管理、专业培训等提出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协会的管理和发展。

专业技能持续发力。2024年,四平市文联整合资源,开展“强基工程”“圆梦工程”“文艺进万家”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请上来”与“走下去”的方式,加强对文艺工作者的培训。5月,组织艺术家到伊通县,参加第二届“驿路放歌”“冰凌花开 鹭舞吉祥”文艺采风暨“文明经济”主题创作活动,市县艺术家济济一堂,深入交流。7月,邀请中国曲协来四平,承办第六期全国基层曲艺工作者培训班,开东北四省区之先河。众多曲艺名家新秀走进吉林师范大学,开展“送欢笑”演出交流,为四平的曲艺爱好者带来一场艺术盛宴。一位文艺工作者感慨地说:“现在,我们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展示平台,在文联的引领下,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四平的文艺事业贡献力量。”

队伍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按照十四五文艺事业发展规划,适时启动优秀文艺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发现、联络、培养网络文艺人才、新文艺群体。2021年,吉林省“文艺两新”座谈会在四平召开,省文联党组书记在讲话中高度评价四平队伍建设工作。借助乡镇文联试点建设,组织艺术家走进基层、走进学校,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培育基层文艺骨干队伍。2023年,“圆梦工程”文艺培训志愿服务行动,走进基层乡村中小学校开展了12堂文艺培训课,受益群体近千人,提升了乡村教师、文艺骨干的专业水平。音协米寿山被评为“四平好人”、第三季度“吉林好人”,音协谷常丽获评第四季度“吉林好人”,并作为吉林省新文艺群体代表,出席全国第十一次文代会,是四平市近三十年来第一人。

深耕作品——

书写黑土地上动人故事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四平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一大批反映时代风貌、带露珠和泥土气,直抵人心的文艺精品。

梨树县地方戏曲剧团创排的地方戏《双菊花》,2021年荣获曲艺界国家级最高奖项——中国曲艺牡丹奖,并荣获第十三届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评委会特别奖。四平市作家协会张伟创作的纪实文学《扶贫笔记》,获第十三届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本土作家张牧宇创作的诗集《又轻又小的美》获第六届公木文学奖。2024年,四平市文艺家在国际、国家、省、市赛事中屡获佳绩,获得国际奖项3个、国家级奖项64个、省部级奖项39个。作家协会于耀江诗歌集《下游》、孙学军中篇小说《圣索菲亚教堂》、书法家协会肖春光《萧汉印蜕》,分获长白山文艺奖作品奖,为历届评选最好成绩。推报“五个一百”网络精品活动作品,摄影家协会作品《摄影人在行动》《秀美河湖美丽四平》入选中央网信办最终评选;推荐钱洪满农民画馆及谷常丽古韵筝乐实践基地,参选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

精心组织主题创作。制定《英雄之城 红色四平文艺主题创作方案》,引导鼓励文艺工作者聚焦主题,创作精品。2025年上半年,推出情景剧《永远不会忘记》、快板“四战四平”,举办“与人民同行”优秀文艺作品展,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7月,省作家协会在梨树县举办“一树梨花一树诗”吉林省作家走进梨树系列活动,通过诗歌朗诵、“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梨树”“发现素人写作者、培育黑土地作家群”座谈会等形式,讴歌5年来黑土地上发生的喜人变化,通过作家、诗人的笔触,把梨树的感人故事描绘出来,把梨树振兴发展的非凡成就宣传出去。国内知名词作家刘新圈和曲作家郭永利,结合四平地方特色,创作歌曲《沃土》《父亲的田野》,充分展现了四平的地域文化和城市内涵,唱出了“美丽四平、幸福家园”的美好愿景,成为四平城市优秀音乐名片。陆续完成《四平记忆》《等英雄归来》等原创歌曲重新制作及MV录制,借助歌曲的传播优势,让文艺真正走进百姓生活。2024年,省作家协会在四平召开“新时代山乡巨变”文学作品研讨会,围绕四平市作协会员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集《让黑土地永生》专题研讨内容在媒体刊发,进一步提升了四平文艺的创作水平和影响力。

运用新媒体不断推送本土精品创作。“学习强国”“中国文艺网”“四平微报”“四平发布”等平台,多篇次推出本土文艺作品,《四平文联》公众号开设3个新栏目,“本土文学”新栏目,发表诗歌、散文、小说作品300余件,发布30期;“主题创作”新栏目,推出美术、书法、楹联作品100余件;“光影四平”新栏目,从1000余张投稿照片中,发布10期200余件作品,多件作品被“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等媒体转载,通过网络让本土作品走向更大舞台。

活动赋能——

打造本土文艺特色品牌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立足四平实际,针对音乐、舞蹈、戏剧、摄影、书法、美术等多个艺术领域,谋划设计、推动打造各具特色的系列文艺品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以文铸魂,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影响力。

2020年以来,四平市文联首次高质量承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向人民汇报”中国音协新兴音乐群体轻骑兵走进四平、庆祝建党100周年“永远跟党走”文艺晚会等重大演出活动,高水准、高关注度,为历年来少有,受到线上线下一致好评。“魅力四平”全国摄影作品展、吉林省第24届摄影艺术展、吉林省文化惠民图片展,国家、省“三展合一”首次落户四平,从更高视角推动全国各地摄影家拍四平、展四平;从11个省区摄影家、摄影爱好者投稿的7000多幅作品中,精选出114幅优秀摄影作品入展,留住了“刹那”艺术中的“永恒”;中国摄影报整版刊发介绍文章,将四平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发展成果推向全国,提升了四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24年,筹划完成南湖公园各景点牌匾起名、楹联创作撰写升级改造工程。邀请全国名家参与,将优秀楹联传统文化与四平南湖实地景观有机融合,赋予了南湖公园亭台楼阁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四平书法、楹联文化的总体水平,成为四平特有楹联文化景观,让游人尽享文化福利。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四平市文联推出“百人同书 百年辉煌”大型户外书画活动、“回顾与展望”美术、书法作品展等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文艺创作成果。首次组织编撰推出《当代四平文艺优秀作品选》系列丛书,涵盖书法、美术、散文评论、戏曲音乐、楹联摄影、小说、诗歌等多个领域,全方位展示了四平市文艺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成为回顾四平百年文艺发展历程的重要文献。

“九月鲜花”文艺展演周活动,是四平市一张耀眼的文化名片。自举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19届,成为国家知名活动、省优秀品牌,吸引了广大市民。近年来,这一活动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提高标准,持续绽放光彩。2021年的“九月鲜花”文艺展演周,以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出,深情感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征途,通过不同形式,集中展示了四平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面貌和文艺发展成果。2022年,“九月鲜花”展演分文艺节目展演、文艺作品展览两部分,共举办6场展演(包含第四届古筝艺术节)、4类展览,累计参观(观看)人数达万余人。2023年,共举办演出8场,26家优秀单位(团体)参演,演出文艺节目105个,参演人次1100余人次,观看总人数超万人;文艺作品展览共精选出老中青三代创作的代表四平市文艺界最高创作水平的文学、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5类作品350余幅(件),吸引近千位文艺爱好者前来参观。2023年7月,“九月鲜花”文艺展演被省委宣传部授予第九届吉林省市民文化节“群众喜爱文化品牌活动”称号。2024年,“神农杯”第十九届四平市“九月鲜花”文艺展演活动,共举办演出6场,参演队伍1500余人,表演近百个文艺节目。演出大气恢宏、美轮美奂,近3万人现场观看,给全市人民带来高水准的视听享受。2025年,“九月鲜花”文艺展演活动以文艺小分队的形式拉开序幕,近距离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为市民送去精彩的文艺演出。一位市民兴奋地说:“每年的‘九月鲜花’和新年音乐会我都不会错过,这些活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

充分发挥文艺人才队伍的优势,形成开展活动与提高技能的良性互动,让文艺活动更具影响力。2023年12月,成功举办“多情黑土地”2024四平市新年交响音乐会,邀请国内知名歌手及四平优秀音乐人12人,与长影乐团的演奏家们合作演唱、演奏了17个精彩节目,四平艺术家和国家级演职人员同台献艺,为现场观众带来了精致的艺术体验。组织本土音乐家到梨树、双辽开展2场新年音乐会,丰富了群众文艺生活。2024年,协助市委宣传部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题“城市记忆 魅力光影”摄影作品展,组织四平市摄影家,创作、收集、展出198幅摄影作品。开展“书香吉林”阅读季活动,组织四平市作家协会开展“传递书香 文化筑梦”图书捐赠活动,为市图书馆无偿捐助精品著作300多册。春节期间,组织全市文艺志愿者200余人,到社区、村屯、商场、企事业单位,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以送春联、福字、幸福照为载体,共举办活动15场,并捐赠米面油“年货”大礼包,服务群众近3000人。

搭建舞台——

谱写文艺惠民精彩乐章

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时代使命。四平市通过搭建文艺惠民大舞台,推动文艺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积极沟通,精品项目落地英城。积极向中国文联、省文联请示争取,得到指导、支持,国家和省里的艺术家多次走进四平,带来高水平的文艺活动。吉林省“指上花开·剪彩吉林”群众剪纸大赛颁奖仪式暨优秀作品展在四平举办,高水平的剪纸展览和专业技能讲座,推动了民间剪纸艺术发展。省摄影家协会多次来四平举办摄影艺术专题讲座,面对面交流摄影艺术心得,让广大摄影爱好者近距离感受摄影魅力。省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走进四平市华宇社区,开展喜迎二十大艺术圆梦培训活动,开设舞蹈、书法、戏剧、音乐4个培训班,培训学员100余人,提升了华宇社区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质量,获得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优秀社区称号。

延伸手臂,打通文艺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面向人民群众需求,高质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惠民活动。2023年,“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持续深化,组织文艺志愿者深入梨树,开展“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50余名文艺工作者到东杨屯举办迎中秋庆国庆红歌唱响黑土地文艺活动;在福寿康朝阳颐养中心,与老人同唱红色歌曲。2024年,开展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书法家协会撰写雷锋金句并进行网络展览,树立舍己为人、甘于奉献的鲜明导向。聚焦重要时间节点,组织文艺志愿者到伊通满族自治县、铁东区叶赫镇、铁西区英雄广场等地开展5次文艺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

守正创新,让传统艺术绽放时代风采。四平民间艺术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涵盖了剪纸、刺绣、编织、葫芦雕刻等多门类,许多项目列入国家、省、市级非遗名录。市文联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坚持做好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多件艺术品入选国家、省级展览。“铁军葫芦”(葫芦雕刻),成为吉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昭陵六骏》入展第十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初评;《芸萃》等作品入选“中国·西安葫芦艺术主题灯展”,并荣获“传承奖”。除此之外,多件民间文艺作品参加“齐奋进跃龙门”吉林剪纸贺岁线上展、第十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初评、“乡潮中国年——龙腾盛世”艺术专题云展、中国乡村书画大赛、“丹青筑梦 乡村振兴”吉林省农民画展等,并取得可喜的成果。

梨树“辽河农民画”,是四平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艺术带头人、四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钱洪满,致力于传统艺术的发扬光大,潜心创作,培养人才,形成60余人的文艺创作队伍。2021年,钱洪满带领农民画家创作的百年百幅农民画在新华网刊发,当日点击量过百万。钱洪满带领6位农民画家为第19届亚运会创作的“关东七彩农民绘 心系亚运向未来”农民画6米长卷,被亚运组委会收藏。成立了四平市洪满农民画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推动农民画走向市场,以“农民画+画馆”“农民画+公司”“农民画+电商”“农民画+非遗体验”“农民画+旅游”等多种经营模式,在不断提升农民画水准的同时,带动农民画作者致富,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