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市州·松原

松原:走稳走实现代化大农业之路

本报记者 王欣欣

农博会松原展台。 韩冰 摄

特色产品展示。韩冰 摄

现炖查干湖胖头鱼吸引了众多群众品尝。 韩冰 摄

积极推进农旅融合发展,这是乾安稻语花香公园巨幅稻田画。王学雷 摄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这是鲜食玉米生产车间。王学雷 摄

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这是乾安县大遐采摘游乐园葡萄迎来丰收季。 王学雷 摄

农产品品种展示。韩冰 摄

大力发展棚膜产业,这是航拍的景象。王学雷 摄

农博会是农业发展成果的重要展示窗口。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上,松原市共推荐43户企业参展,展出12个品类、50余个品牌、2000余件产品,现场交易火爆,意向签约金额0.7292亿元。

展会期间,松原展区日均接待参观群众超万人次,查干湖鱼、扶余四粒红花生、乾安黄金小米等特色产品成了抢手货。

“能通过直播宣传家乡农特产品,为家乡发展尽力,我很荣幸。”鼎盛科技网红王笑笑一边按大会要求宣传固定产品,一边通过直播平台为松原展厅带货,做直播10多年,她的粉丝目前有200万左右。“我直播的产品主要是查干湖鱼、乾安黄小米、绿色杂粮等,这几年松原特色农产品在网上销量很好,每年都有很大增长。”王笑笑说。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正是松原走稳走宽走实现代化大农业之路的生动注脚。

作为农业大市,松原始终将“三农”工作置于重中之重,以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以经济运行指标为重要抓手,推动农业生产提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8月末的松原大地,沃野千里,玉米田舒展着浓绿的枝叶,水稻田漾起层层绿浪。

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基础设施的改善正让农耕更有效率。

此前,前郭县部分田间道路泥泞不堪,每逢雨天便湿滑难行,给农户日常劳作带来极大不便。为此,当地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面升级道路系统:先对原有泥泞道路清淤平整,铺设砂石垫层,再浇筑混凝土建成硬质化道路。

“现在下地好走多了,不像以前深一脚浅一脚,还得沾一脚泥。”宝甸乡农民李大哥的称赞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今年上半年,松原市持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涉农项目投资成效显著。1月至6月,全市农业农村领域涉及固投入统项目8个,累计完成入统资金33.64亿元。其中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高标准农田项目除田块整治外均已完工,完成投资入统9.83亿元;乾安县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完成82%工程量,实现投资入统1.12亿元;乾安县和长岭县单产提升项目共完成投资入统1.69亿元;2024年扶余市“百村示范”创建村村屯道路及排水设施改建项目,完成入统投资315万元;中粮家佳康长岭大兴、太平川新建66.24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完成入统投资2.02亿元;长岭县核心猪场建设项目,完成入统投资0.6亿元;中粮家佳康北正镇新建33.12万头生猪健康生态养殖项目,完成入统投资1.08亿元;中粮家佳康长岭新建48万吨/年饲料厂项目,完成入统投资0.45亿元。

坚实的基础,支撑着粮食生产的稳步推进。上半年,松原市完成粮食作物播种1619.89万亩,其中,玉米1327.25万亩、水稻196.2万亩、大豆79.1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246.25万亩,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1232万亩,为粮食增产筑牢了技术根基。同时,完成农田沟渠修复整治4401.81公里,超出目标任务89.81公里,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在粮食生产之外,特色产业的现代化转型同样亮点纷呈。

在长岭县大兴镇,中粮家佳康(吉林)有限公司新建的66万头生猪养殖项目现场,新建猪舍内悬挂着刚安装的智能巡检机器人。设备工程师正和技术人员一起调试,这些智能“饲养员”集成可见光、红外、声音、气体检测等传感器,能通过AI识别实时收集每头猪的日常行为数据。已安装的智能精准饲喂器则依据猪群生长曲线和营养需求,构建科学饲喂模型,精准输出方案,大幅提升养殖效率和饲料利用率。

该项目于2024年6月开工,分别位于长岭县大兴镇和太平川镇,整体建成后预计安置就业400人。

作为中粮集团旗下企业,中粮家佳康(吉林)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涵盖饲料生产、种猪繁育、商品猪养殖、生猪屠宰,截至2025年6月累计投资近60亿元。2024-2025年建设的年出栏100万头规模养殖项目、年产能48万吨饲料厂项目投产后,将实现300万头养殖规模。

这一项目的推进,也是松原畜牧业稳中有进快速发展的缩影。

上半年,松原市生猪、肉牛、肉羊、禽类分别出栏188.1万头、18.8万头、160.1万只、1654.2万只,其中肉牛、肉羊出栏量同比分别增长6.5%、5.6%,占全省总量的12%、41.7%。中粮家佳康长岭新建48万吨/年饲料厂项目完成投资入统1.15亿元,更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渔业发展同样势头向好。上半年,全市水产品产量1.66万吨,同比增长7%。前郭县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获国家批准,将进一步推动渔业转型升级。查干湖渔场负责人介绍,通过技术推广,查干湖渔业效益逐年提升,渔民收入稳步增长。

产业兴旺的最终落脚点,是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

“要全面落实‘册外地’和其他村集体经济收入分红政策,切实增加农户和脱贫户收入。”这些切实推进农民增收的措施,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效。

截至目前,松原市“册外地”分红到户1.26亿元,人均127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3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9.13亿元。

为推动农民持续增收,松原市还印发实施《松原市2025年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实施方案》,围绕省定农民年人均收入两位数增长目标,推出多项增收举措。

以工代赈便是其中重要抓手。农民李振是名电工,今年通过就业部门微信公众号了解到以工代赈项目,凭借手艺每天能挣100多元,还不耽误农活,短短几个月就有了可观收入。

上半年,松原市以工代赈当地用工3916人,发放劳务报酬4210.73万元;上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384元,绝对值位居全省第一,多渠道增收让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钱包鼓了,生活环境也在同步改善。

走进松原市“百村示范”创建村,柏油马路干净整洁,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文化广场上老人们悠然闲谈,乡村环境的蝶变让村民倍感舒心。

今年,松原市投入一般债券资金1.65亿元,启动第三批20个“百村示范”村创建,实施基础设施提升项目13个。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创新开展村民居家环境自治活动,“积分制”等做法调动了村民参与积极性,目前10个试点村已发放两轮奖补资金70万元,户均增收228元。

“你看现在农村环境多好!”正在村口广场晾晒茄子干的村民赵淑兰笑着说,“晚上路灯亮堂堂的,跳广场舞的老姐妹都多了好几拨,这日子过得比蜜甜!”

村庄环境的改变,更体现在细节里:上半年,松原市新建卫生旱厕1090户,建设4个整村水冲厕所示范点,整治问题厕所21994户,“厕所革命”让农村环境更整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全覆盖。

绿色发展理念更贯穿乡村建设全过程,宁江区新城乡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宣传,利用村民微信群、广播大喇叭推送农膜污染防治知识,讲解残留危害及可降解农膜使用方法,引导农户树立“谁使用、谁回收”意识,营造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浓厚氛围。

上半年,松原市开展农膜塑料白色污染专项治理,清理残留地膜596.2吨。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守底线。松原市在省内率先制定出台了《关于规范松原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清理不规范合同2424份,违规发包面积5.78万亩,移交案件线索163件,有效维护了集体利益。同时,通过学习剖析违纪违法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紧紧咬住目标任务,接下来,松原市将继续狠抓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推进5000亩棚室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推动中粮家佳康生猪养殖、前郭县优质和牛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等项目扩能生产;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力争实现年度目标。同时,扩大农村人居环境自治范围,落实落细渔业和肉牛屠宰加工两个倍增计划,做足做活“三头三尾”文章,厚植“三农”绿色生态底色,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岁稔年丰百姓安。如今的松原大地,粮食生产根基稳固,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乡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生活蒸蒸日上。这座农业大市正以昂扬姿态,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稳步前行,奋力书写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篇章。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