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长春已处处透着清爽,风带凉意、阳光温和。恰在这宜人时节里,8月28日,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伴着星光与掌声,圆满收官。
六天时光,像一卷缓缓展开又轻轻合拢的胶片,六大板块的精彩在光影里流转——论坛里的思想交锋像午后骤雨,激荡起行业新声;银幕上的万象影片似遍野繁花,绽放在观众心间;招商签约的笔落声响如稻穗灌浆,沉甸甸坠着收获的期许;长影旧址的斑驳光影若老树新枝,在传承里抽出新芽。
落幕从不是结束。
属于吉林、属于长春的光影叙事,从不是一场限定的盛宴,而是随着季节流转,在岁月里不断生长的长卷。
思想交锋:论坛激荡行业新声
作为电影节的“智慧引擎”,系列重磅论坛如星火汇聚,点燃了电影行业的思想火花。
第八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与“中国文学新力量·东北网络文学周”圆桌论坛在本届电影节期间首尾呼应、接连举办。这两场聚焦“新力量”的论坛会聚众多作家与电影人,大家围坐一堂,畅谈创作心得,深入剖析从文学文字到影视影像的转化逻辑。与会者达成强烈共识:文学是电影的生命根基,只有深深扎根于文学的沃土,电影创作才能汲取丰富营养,结出具有思想深度的累累硕果。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影视推介日活动则聚焦产业前端,资深制片人与新锐创作者对话,从项目孵化到市场运营,分享着“把好故事搬上银幕”的实战经验,为行业输送着可落地的创新思路。
“光影新质与时代想象”影视动漫主题研讨会上,跨界力量碰撞出奇妙火花,从业者们探讨着数字技术如何为动漫注入新活力,让传统叙事在虚拟与现实的交融中焕发新生。
“论剧求本”主题研讨会则聚焦“基因赓续”与“当代探索”的双向对话,追溯电影作为艺术本体的叙事根基,以及技术浪潮下工业体系的重构逻辑,为中国电影的高质量发展锚定价值坐标。
一场场思想交锋,让思想的火花在这里碰撞、交融,既为行业发展拨开迷雾,也让长春这座城市成为凝聚创作共识、汇聚行业智慧的核心场域。
银幕万象:影片阵列彰显专业分量
银幕是电影节的核心舞台,第二十届长春电影节的影片阵容,以数量之丰、题材之广,彰显着其专业品格与行业影响力。
参展参赛的影片中,既有聚焦时代变迁的现实力作,用镜头捕捉普通人的悲欢离合,让观众在光影中看见生活的温度,也有回溯历史长河的史诗叙事,在宏大与细微之间,再现岁月深处的精神回响。科幻题材的作品带来对未来的畅想,在虚拟与现实的边界探索人性的可能;文艺片则以细腻的笔触,在平淡日常中挖掘情感的深度。
多元题材如同多棱镜,折射出中国电影人的创造力与洞察力。
众多影片的集结,不仅让长春观众大饱眼福,更吸引了全国电影人的目光——这里既是优秀作品的展示窗口,也是行业观察中国电影创作生态的重要坐标,专业口碑与行业影响力在光影流转中持续攀升。
产城相融:招商成果激活文产动能
电影节的意义,远不止于银幕内外的精彩。
借助这一平台,长春的文化产业招商结出了丰硕果实。一系列文化产业合作项目在电影节期间签约落地,涵盖影视制作、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将电影的影响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
这些合作不仅为长春引入了优质的产业资源,更推动着“电影+”的融合发展——电影与旅游、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跨界联动,让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招商成果的背后,是长春作为电影城的独特魅力,也是吉林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电影节成为连接市场与资源的纽带,让长春在文化产业的赛道上加速前行,形成“以节促产、以产兴城”的良性循环。
长影为基:薪火相传赋能吉林电影
谈及长春电影节,长影始终是绕不开的精神地标。作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这座走过八十载的电影基地,为电影节注入了最厚重的底气。
从早期黑白胶片里的时代强音,到如今数字光影中的创新活力,长影的发展史,正是新中国电影成长轨迹的生动缩影。
本届电影节期间,长影以系列活动编织起传承与创新的经纬——
开幕式暨长影成立80周年交响音乐会上,长影乐团奏响光影华章,“2025长影之夜”交响音乐会再续声韵传奇。
历史与精神的回响在展览中流淌,长影旧址博物馆“田华——电影艺术人生”展览与“甘将热血沃中华”赵一曼烈士事迹展,让红色基因与艺术薪火代代相传。
创作领域更显活力: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姊妹篇”《被遗忘的将军》启幕,中国首部AIGC电影《音符中的密码》首映,联合出品的《蛟龙行动(特别版)》担纲开幕影片,三部出品电影斩获“金鹿奖”三项大奖,彰显创作硬实力。
产业协同上,吉林省短剧创作生产联盟暨长影短剧中心正式揭幕,携手吉林省作协、吉视传媒和吉林动画学院,深度整合全省优质影视资源,构建集创作、生产、传播与转化为一体的短剧产业生态。
这些活动串联起长影的过去与未来,让其精神在新时代蓬勃生长,从艺术传承到产业创新,全方位赋能吉林电影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光影会落幕,但电影的生命力永不褪色。
它是长春最动人的氛围感,是诠释这座城市坚韧与浪漫的独特性格,是市井烟火里始终闪耀的精神“桃花源”。
中国长春电影节历经三十三载积淀,二十届迭代,恰似一卷长胶片转至中段——那些在论坛里碰撞的思想火花、银幕上绽放的创作灵光、合作中萌发的产业新芽,早已化作吉林电影奔赴前路的星光。
待明年光影再临春城,我们定会遇见更动人的故事叙事,见证更兴旺的产业图景,触摸更绵长的文化传承。
长春与电影的缘分,从不是一场限定的相遇,而是一段永远在续写的长镜头,镜头里的每一格,都盛着这座城市与光影共生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