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大安市纵横交错的“一江二河”(嫩江、洮儿河、霍林河)与密布的湖泊泡沼间,一场关于水生精灵的视觉盛宴正酣畅淋漓地上演!身姿独特的“三花五罗十八子”,在清澈水流中穿梭竞逐;数不清的“七十二杂鱼”家族成员,以其千姿百态,将大安的水底世界装扮得异彩纷呈。
此外,大安市还根据市场需求培育出银鱼、小龙虾、河蟹等特色水产品,共同形成“淡水珍品”矩阵,成为东北淡水鱼类的“基因宝库”,是饕客心中的“鲜味天堂”。
一网撒下,捞起的是鱼,更是希望。作为“全国渔业百强县”,今年以来,大安市以108万亩水域为基,紧抓全省生态渔业倍增计划机遇,按照“扩总量、提质量、强特色、树品牌、促融合”思路,将水产业作为发展“优先级”,积极打造“养殖—加工—交易—文旅”完整链条,全力推动“水优势”转化为富民强市的“硬实力”。
资源宝库“月亮泡”
地处洮儿河末端,与嫩江相连的月亮泡水库,是吉林省内闻名遐迩的淡水鱼养殖基地。当地一直流传着“扎住月亮泡,银子没了腰”“粮食不够,大鱼来凑”等口头禅。据《辽史·圣宗纪》记载,月亮泡(古称鱼儿泺)是辽帝春捺钵驻地。
月亮泡冬季捕鱼在辽金时期以“捺钵”的形式得以盛行,承载着深厚的渔猎文化底蕴。现在每年12月末至1月中旬的月亮泡冬捕,“冰湖腾鱼”的景象依然壮观。如今,在月亮泡水库丰水季,水域的面积会超过200平方公里。盛产鲤、草、鲢、鳙、鲂等9科近40种鱼类,全年捕鱼总量在1500吨以上。
年年捕鱼年年有,其奥秘就在于月亮泡水库采用大眼渔网捕捞的方式,捕大放小,并通过适时补充鱼苗,实现了水库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小银鱼”游向大世界
银鱼无骨、无鳞、无腥,通体透明,属高档经济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出口创汇的优质水产品。近年来,月亮泡水库成功引入银鱼养殖,银鱼已成为水库的特色品种,吸引了全国的客商前来采购。
8月20日,月亮泡水库迎来了今年的银鱼捕捞季。“我们选择月亮泡大银鱼出口,今年已是第三年。这里水质优良,银鱼个头均匀、口感鲜嫩。”江苏客商蒋兆明表示,他今年早早和月亮泡水库签订了300万元的采购订单,目前已出口8个国家。月亮泡水库年均银鱼捕捞量约200吨,可创造近900万元经济效益。
今年是大安市银鱼产业发展的第五年,当地已构建起“科学投放、规模捕捞、订单销售”的链条发展模式。以银鱼为招牌的全市渔业正稳步走上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之路。
盐碱地长出“小龙虾”
在四棵树乡,昔日盐碱地成了小龙虾的“乐园”。大安市力丰养殖家庭农场将300亩未利用的盐碱地进行改造,建成含池塘与网箱的标准化基地,引进3000万尾虾苗标粗养殖,部分售卖、部分分塘,剩余虾苗在池塘和另外100亩改良盐碱稻田养殖成虾,瞄准京沪深等市场反季销售,成为撬动当地水产经济的新支点。
“8月中旬,我们的小龙虾上市,正好是南方货源紧缺的时候,因此非常畅销。整体来看,我们今年的小龙虾标粗和小龙虾养殖利润应当在200万元以上。”大安市力丰养殖家庭农场农场主刘文超说。
大安市通过“稻渔共生”模式新增1200亩小龙虾基地,苗种产量全省领先。今年,大安市争取省级渔业倍增计划项目资金1010万元,企业自筹830万元,实施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项目,池塘塘坝名优鱼养殖项目,小龙虾、澳洲龙虾苗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鱼、虾、蟹工厂化养殖设施建设项目,这四个项目建成后,大安市渔业产量将增长至1.7万吨,产值可达3.5亿元。
牛心套保“湿地蟹”名扬四方
大安市牛心套保湿地,是松嫩平原西部保持最完好的河漫滩芦苇沼泽湿地,更是远近闻名的芦苇湿地河蟹产地。牛心套保的河蟹个头大、膏满黄肥,并获得绿色认证,每年吸引了众多客商的目光。
牛心套保河蟹养殖户程成说,今年承包了1.4万多亩的水面,投了7万斤蟹苗,预计产量在24万斤,大约在“十一”之前,能捕捞完毕。
近年来,牛心套保通过长效补水机制,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河蟹的产量与品质双双提升。今年,当地持续打造苇蟹稻的生态复合模式,投入蟹苗13万斤,预计产量可达40至50万斤,产值预计能达到1400多万元。30万亩苇稻蟹养殖有效辐射带动农户增收。
交易中心“唤醒”全域渔业资源
8月下旬,大安市水产品交易中心正在紧张地施工中,即将在十一前投入运营。该交易中心依托大安得天独厚的优质水产资源与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致力于打造集水产养殖、集散交易、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农商文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水产品交易中心。
“我们要让鱼市不再只是早市的代名词。”大安市商务局一级主任科员王福山表示,“这里全天都将是活力的中心。”除了鲜鱼交易,该中心还将打造鱼产品加工产业,延长鱼产品链条,推动大安鱼从“产得好”走向“卖得俏”。
该交易中心位于市区中心位置,主体为总面积4万平方米的二层现代化商业综合体,其中一层营业大厅8000平方米,临街专设53个精品门市。二楼是餐饮娱乐区域,将吸引20余家餐饮企业入驻,让市民和游客在这里品尝到正宗的大安全鱼宴。
“交易中心投运后,将统筹大安150多个渔场的资源,有效提高大安水产品的品牌效应和价值。”王福山对将该交易中心打造成最具影响力的“东北渔业集散地”充满信心。
做好休闲娱乐“水文章”
大安旅游资源丰富,吉林大安嫩江湾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大安机车博览园、凤翎渔村都在城区之内,非常便利。大安市在积极发展文旅融合的休闲经济过程中,将“水文章”做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嫩江湾国家5A级旅游景区内,得益于优质的渔业资源与生态保护,这里鸬鹚成群、白鹭栖息,200多种水鸟在此安家,绘就出一幅“水净—鱼丰—鸟聚”的生态画卷。多处垂钓点成为网红打卡地,“柳荫垂钓”“江畔品鱼”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冬季冰钓大赛更是吸引全国钓友来此挥竿竞技。如今,大安市拥有31处垂钓场所、4个垂钓协会,汇聚了350余名会员与5000余名钓鱼爱好者。
“我是从松原来的,在这垂钓了两年,嫩江湾风景秀丽,水质好,鱼的品种多,我在这里体验感特别好。”垂钓爱好者吕凤桐说。
想要征服游客的心,先要征服他们的胃,美食是旅游产业的一张重要名片。在全市50余家鱼类特色饭店中,“炖杂鱼”“凉拌生鱼”“鱼肉锅包肉”“鱼肉水饺”等成为必点招牌。
“主料有用黑鱼肉的,有用鲤鱼肉的。”大安市政协委员、白城市饭店餐饮烹饪协会会长蒋海波介绍,同样一道“凉拌生鱼”,用的主料、配料和口味就各有不同,各有受众群体。要避免过度商业化,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而牺牲传统美食的本味和文化内涵,重点保护非遗美食,讲好非遗故事。要让消费者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出特色、吃出文化、吃出情绪价值。“最终达到提起某一菜系或菜品,首选、首推就是大安,只有在大安品尝才算正宗。”蒋海波说。
今年上半年,借势小长假文旅活动,大安市餐饮业水产品收入同比显著增长。全市休闲渔业产值达1.1亿元,全年预计可突破3亿元。
“村村都建鱼工厂,有水皆养鱼虾跳;满城飘着鱼鲜香,酒店宾馆鱼商笑。”王福山说出了他对大安渔业前景的展望。从养殖塘里的鱼虾满舱,到交易中心的货畅其流,再到饭店内的欢声笑语,大安正以“一江两河”为脉络,全力推动形成集养殖、加工、销售、旅游于一体的渔业产业新格局。
活水润泽,渔业话新。大安将继续以生态为基、科技为翼,深化渔业与文旅、餐饮、商贸等产业的融合。这座因水而兴的城市,正以勃勃生机和创新活力,书写新时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