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再赴盛会之约;开放合作,共启发展新程。
8月27日至31日,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在长春市举办,通化市以更加自信、更加开放的姿态,再度亮相这一国际性舞台,与四海宾朋共享新机遇、共谋新发展、共赢新未来。
乘东北亚博览会之舟,共拓合作新蓝海。本届东北亚博览会,通化展馆闪耀亮相,“通化元素”精彩出圈。深耕前沿的医药健康产业、品质卓越的“通化人参”、独具特色的多彩文旅、活力涌动的开放之城……通化市创新展陈形式,通过多元化、立体化手段,全面展示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越的生态环境、产业的发展活力等,让更多海内外客商了解通化、走进通化。
同时,通化市积极推介产业布局、投资政策与发展机遇,突出通化在区位交通、生态环境、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到通化考察洽谈、投资兴业,为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展馆新景:
璀璨呈现产业新姿 多维绽放城市魅力
开放合作觅新机。
步入以“通达四海 化育未来”为主题的通化展馆,360平方米沉浸式展陈空间内医药健康、文旅产业、人参文化、开放发展四大板块有机联动,将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投资优势充分展现在中外客商面前,为东北亚博览会增添了一抹亮眼的“通化色彩”。
在医药健康展区,通化医药研发流程、特色药企成果一一呈现,从药材种植到药品创新的全产业链,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到通化医药健康产业的优势实力、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
“我们组织了35家企业,带来120多种中药、生物药、化学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产品,为通化医药健康企业提供一个展示成果、寻求合作的宝贵平台,进一步促进通化市医药健康产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具新质生产力的方向迈进。”通化市工信局局长姜明林介绍道。
文旅展区人气火爆,核心亮点紧扣“高铁时代”契机,借高铁灯箱、冰雪展示等形式,直观呈现自然景观、历史人文与现代交通的融合;文创产品展区更显巧思,将地域历史人文与现代设计美学完美结合。
“高铁灯箱的设计寓意着高铁即将开通,并为通化文旅产业注入新鲜活力,将通化的独特文化、美丽生态环境推向全国、走向世界。”通化市旅游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公共服务科刘俊琪说。
作为“中国人参之乡”,展馆内通化人参文化体验空间无疑备受关注。15家企业带来的160种人参食品、化妆品、饮品等整齐陈列,通过实物展陈、品鉴、图文解读等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出一个多维度、沉浸式的人参世界,深度体验、感受通化人参的种植奥秘与科技创新带来的精深加工产品。
通化市人参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左英俊告诉记者:“此次东北亚博览会,我们组织了修正、云岭、益盛、东方红、老参娘等15家企业160余款人参产品参展,都是通化特色的名优产品,修正集团的人参鸡汤自上市以来销售额已达8000万元;益盛药业的红参精提浓缩液销售额超千万元;鑫业的冻干片采用专利技术有效保留人参的营养成分……希望通过此次东北亚博览会,让更多人了解通化人参产品,全面提升长白山人参、通化人参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更多的人参产品走向全国、走出国门。”
在特色产品展示区,通化市6家代表性企业携80余款农特产品惊艳亮相,“中国优质稻米之乡”的晶莹大米、野生蓝莓汁的浓郁酸甜、葡萄酒的醇厚芬芳等,纷纷化作可品尝的风土名片,引得问询者络绎不绝。
“这次参展,我们除了带来传统的老‘红梅’葡萄酒,还有新研发的山葡萄白兰地,以及适应消费者口味需求设计的半甜葡萄酒,都深受市场欢迎。”通化市医药和食品产业服务中心食品产业科科长曼俊波对带来参展的50余款葡萄酒产品如数家珍。
与此同时,首次亮相东北亚博览会的吉林龙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展台前,LY-F150龙翼大载重多功能无人机等3款最新机型极具科技感,不少客商驻足交流合作意向。
本届东北亚博览会,通化展厅不仅展品多元丰富,还充分彰显优势产业的发展实力、未来潜力,让国内外客商了解产业发展资讯,共寻发展新机。
人潮涌动:
实力“圈粉”八方来客 诚意引得无限商机
产业实力“出圈”,开放诚意“揽商”。
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开幕首日,通化展馆以独具特色的产业形象和琳琅满目的产品矩阵,迅速成为客商、观展游客眼中的焦点。络绎不绝的观展者、接连不断的洽谈声、沉浸式的品鉴体验等,让展馆内涌动的不只是人气,更是商机、是信任、是未来合作的广阔空间。
通化作为“中国人参之乡”,不仅有溯源好参,还有专注科技创新的精深加工高端产品。在位于展馆核心区域的人参文化及品鉴展区,道地好参、人参冻干粉、即食参片、人参化妆品、山参元气水等“参系好物”令人应接不暇,成为全场“人气高地”。
“黑参液口感很醇,现在市场很认可这种绿色健康的纯天然产品,我们打算把它引进到江苏。”江苏客商王沙沙与参展企业建立对接,打算进一步开展合作。
人参品鉴区,即食人参鸡汤、人参辣椒酱等特色产品吸引了不少客商和参观群众排队品尝。“以前总觉得人参是‘老派补品’,没想到能做成这么多种类的食品!”来自重庆的夏镭力竖起大拇指赞叹道。
“我们的人参辣椒酱不放一滴油、不加一滴水,吃到后面会有人参的回甘,深受市场欢迎。”柳河修本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谭欣自豪地介绍道。
逛通化展馆,看产业发展,高人气还来自创新效应。
尽显“中国医药城”的硬实力,此次参展,通化药企带来的创新药、中药制剂、健康衍生品等整齐陈列,往来咨询、洽谈的客商络绎不绝。一方展台成为通化医药走向东北亚、叩响国际市场的桥梁。
“我对通化修正药业的熊胆开明片很感兴趣,想跟修正药业对接,把这款药品引进韩国,让更多的人受益。”来自韩国的客商陈爱萍说。
游一馆、逛一城。探馆东北亚博览会,通化“七色之城”的物产之丰、自然之美和文化之厚等格外耀眼。除了文旅推介,参宝、雪娃等40余种文创产品让大家爱不释手。
“通化把自然风景和文化底蕴等融入到文创产品中,很漂亮,我准备买几个回家收藏,有机会一定要到通化逛逛,感受一下通化的风土人情。”观展游客陆连杰说。
把通化味道带回家,特色产品展区中,禾韵蓝莓产品、通化葡萄酒等特产试吃频频“见底”,观展游客边尝边扫、即品即购,纷纷感慨尝过就想下单。
“第一次吃蓝莓干,非常好吃,尝过就想下单。我买了两袋,带给国外的朋友们也尝尝。”在俄罗斯工作的观展游客马玉华说。
“展区的火爆远超预期,不仅通化市‘三个千亿级’产业的知名度打开了,更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合作意向。接下来我们要抓紧对接,把合作机遇变成发展实效。”通化市商务局三级调研员白玉峰语气里满是欣喜。
这场人气满场的东北亚博览会之约,不仅让更多人看见通化的产业实力和多元魅力,更让开放发展诚意结出新的硕果。
科创首秀:
工业级无人机振翼领航 智造开启未来新篇
通化智造,翼展新程。
此次参展东北亚博览会,通化展馆内吉林龙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展区,成为众多客商驻足交流的焦点,这是通化市无人机企业首次亮相东北亚博览会。
“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东北亚博览会,特意带来巡检无人机、多功能无人机以及投弹灭火无人机三款核心机型。”吉林龙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石舰文的话音刚落,就有几位来自物流、应急领域的客商围了上来,接连询问无人机的载重能力、续航时间以及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案例。
石舰文一边指着LY-F150无人机的关键部件介绍性能,一边补充道:“我们不仅想展示产品,更希望借博览会这个平台,把通化低空经济在无人机应用上的成果推出去,让更多人看到这里的产业潜力。”
展会现场,各地客商纷纷围绕低空经济中无人机的应用拓展、合作模式等话题,与企业工作人员展开深入交流,现场洽谈氛围热烈。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客商陈洪平拿起资料仔细翻阅,当场提出进一步洽谈合作的意向:“我们那里旱季的天气很热,会有森林失火的安全隐患,投弹灭火无人机在山区应急场景里比较方便、实用。”
展会现场热度高的背后,是通化市发展低空经济,以及无人机产业从“落地生根”到“崭露头角”的底气。
“我们的无人机产品主要是做森林的巡检和防灭火的工作,通化市的森林覆盖面积达到68%以上,比较符合我们的产品应用场景。目前,我们生产的无人机已经在长白山区域投入使用。”石舰文介绍道。
据了解,抢滩新兴产业蓝海,冲刺“低空赛道”,通化市引入工业级无人机企业,探寻低空经济“链接力”,点燃低空经济“新增长引擎”,打开创新经济新空间。目前,吉林龙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已经建成,今年4月份进入排产和生产。
从基地建成到产品量产,通化市在工业级无人机领域不仅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更迈入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新阶段。
“我们会通过无人机应用的推广带动通化市生产制造基地的建设,后续会陆续把二期、三期项目建设完成,项目全部建成以后,将形成以通化为生产核心覆盖东三省和内蒙古等地区的生产销售网络。”石舰文说。
此次通化市无人机产业首次亮相东北亚博览会,不仅让“硬核产品”走进更多客商的视野,更展现了通化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活力,与外界合作搭建起新桥梁。
“我们将继续加快发展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围绕应用场景拓展、教育培训、应急巡航等工作,在应用场景多维突破、产教融合精准发力和飞巡平台建设上实现新发展。”吉林通化陆港经济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邢卫锋说。
借助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创造的舞台,通化这座开放之城,活力澎湃,诚邀国内外客商选择通化、投资通化、深耕通化。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