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白山,山青水碧,生机盎然。8月30日,白山市第三届域外企业家大会在美丽的鸭绿江畔临江市召开,196名在外打拼的白山籍企业家、优秀人才欢聚一堂,共话乡情、共谋发展、共绘蓝图,为白山贡献智慧、集聚能量、推动发展。
近年来,白山人的敢闯敢拼、务实坚韧,在域外市场闯出了一片天地,不仅为所在地发展贡献了“白山力量”,也让“白山人”的实干口碑传遍四方。在前两届域外企业家大会推动下,仁义峡尚景娱乐开发、五味子产地仓、华延堂生物科技等一批回乡兴业的优质项目陆续落地。同时,还有鸭绿江国际水产品精深加工、分散式微风发电等项目正在洽谈推进。这些项目,是企业家们对家乡的深情回馈,更是白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活动中,与会企业家们分享自己在外创业的经历和感悟,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强烈愿望。大家纷纷表示,近年来,白山发展日新月异,生态优势日益明显,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投资兴业前景广阔,未来大有可为。今后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搭建宣传推介家乡的平台,为白山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如今的白山,发展势头正以“看得见的速度”向上向好。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认真践行“两山”理念,笃行实干、攻坚克难,着力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潜力充分释放,活力持续集聚,后劲不断积蓄,绿色转型全面振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质的提升、量的增长、好的态势,为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今的白山,产业蓝海正以“多元化的布局”打开空间。全市上下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主线,加快构建具有白山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培育壮大六个优势产业,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奋力走出一条以绿色发展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一山两江”为代表的全域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依托长白山、松花江、鸭绿江“一山两江”金字招牌,培育丰富文旅产品,重点推动松花江夜游、鸭绿之眼·寻龙湾、长白千年崖城等文旅项目建设,打造“冬冰雪、夏避暑、春秋康养宜居”的旅游模式。探索少年研学、中青年休闲、老年康养新业态,构建全域全时全龄旅游格局。依托良好的气候环境、森林生态、山地湖泊等优势,规划推出10条四季主题精品旅游线路、10条“三地”红色研学线路、10条最美松花江和G331旅游开放大通道自驾线路,确保旅游市场 “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同时,聚焦“银发”和“黑发”两个群体,全面剖析市场容量、产业链和商业模式,进一步开拓康养研学市场。
以人参为代表的长白山特产业守正创新。立足长白山人参核心产区和北药基地等优势,围绕优一产、强二产、活三产,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聚焦“标准赋能、工业赋能、科技赋能、数字赋能、文化赋能、品牌赋能、平台赋能”七项兴参工程,健全“市场监管、品质监管、营商环境监管”三项监管机制,推进盘活人参雪花膏、皇封参等老字号品牌,“抚松人参”品牌估值达206.3亿元。同时,精深开发绿色有机食品,大力发展蓝莓、五味子、林蛙、梅花鹿、食药用菌等特色农产品,推动长白山绿色山珍走出深山、进入千家万户。
以医药康养为代表的健康产业稳步推进。注重培育行业影响力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大新药研发力度,树立行业标杆、领跑产业发展。高标准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积极开发融合温泉疗愈、人参膳食、森林康养、中医保健等元素的特色康养产品和服务体系,满足“银发”群体和亚健康人群的长期旅居需求。
以矿泉水为代表的饮品产业提档扩面。利用长白山这个世界三大黄金水源地之一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农夫山泉、泉阳泉等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创新研发人参元液、白桦树原汁、红参胶原蛋白饮、野生蓝莓汁等特色健康功能性矿泉饮品及小分子水、含气、富锶等高端矿泉饮品,让好水卖出好价钱。
以抽水蓄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加快落地。围绕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结合白山丰富的山、水资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谋划了7个抽水蓄能项目,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目前,总投资116亿元的靖宇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于8月28日开工建设。
以硅藻土、玄武岩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合理开发、有序利用硅藻土、玄武岩资源,吉林远通等3户硅藻土企业完成整合,东泰4万吨硅藻土精细二氧化硅功能填料、鑫基金仑年产300吨玄武岩复合筋生产线竣工投产。
以“北斗”应用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科学布局。作为全省唯一的“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积极探索在乡村振兴、生态保护、交通运输、民生改善等多方面开展“北斗”应用谋划,深化与京东、火山引擎、航天导航等企业合作对接,逐步打造符合白山特色的“北斗+交通”“北斗+农业”“北斗+旅游”等示范项目,促进更多应用场景转化落地。
如今的白山,开放格局正以“立体化的联通”拥抱机遇。9月,沈白高铁将正式通车,白山与北京的时空距离拉近至3.5小时,对接京津冀、环渤海等地区高质量发展要素的“大通道” 全面畅通。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涌入,不仅打开了重要的发展窗口,更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发展的契机。最美边境公路——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即将全线贯通,可大幅提升旅游承载力和游客体验感,有效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是名副其实的“一通百通”发展之路。白山至临江、松江河至长白两条高速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有效增强区域通行能力,切实提升物流运输效率。结合延吉—长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机遇,将进一步加快边贸产业发展,形成内通外联、方便快捷的大交通格局。
如今的白山,营商环境正以“零距离的服务”护航发展。该市始终坚持“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宗旨,让每一位投资者都能感受到政策的温度、服务的速度与市场的活力。召开政银企对接座谈会,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组织促进企业发展座谈交流会,面对面帮助企业研究解决发展难题。创新设立“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只进一门”比率达98.4%,20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天候办理,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四到”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招引客商与吸纳投资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市完成签约合同项目38个,计划总投资60亿元;下半年,计划签约合同项目46个,总投资78.66亿元。这些合作成果,既是白山招商引资“量质齐升”的生动体现,更是凭借优质营商环境赢得企业认可的有力证明。
如今的白山,文化特色正以“全方位赋能”激发活力。白山是东北地区多元文化的重要代表,近年来着力把生态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多个本土IP转化为展示白山魅力的“金色名片”。作为全域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白山牢牢把握国家健全主体功能区战略方向,充分挖掘84.6%的森林覆盖率、96.9%的优良天数比例、432条大小河流等生态资源潜力,不仅持续办好“长白山之夏”文化旅游季和“长白山之冬”冰雪旅游季两大文旅活动,还在生态影视文化上发力,《狙击手》《人世间》《冰雪尖刀连》《生万物》《归队》等知名影视剧都在白山取景拍摄。依托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等红色资源,以及唐渤海国、佟家老营等历史文化,重点打造了“重走抗联路”“特色研学游”等线路,既推动红色旅游与教育培训、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又让厚重的历史焕发新生机、新活力,“文化兴、产业旺、百姓富”的生动图景逐步形成。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白山市围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10个重点领域开展课题研究,谋划储备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350个,总投资3017.05亿元,为白山未来擘画了发展蓝图。
树高千丈,根在家乡。如今的白山,既有 “生态好、资源优”的独特优势,又有“政策实、服务好”的坚强保障,更有“增速快、潜力大”的发展前景,正是域外白山籍企业家们回乡投资、大展拳脚的最佳时机。白山市将一如既往当好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想企业之急、帮企业之困、解企业之难、促企业之发展,不遗余力地提供全方位支持与保障,让企业家们在白山放心投资、安心经营、用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