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吉市布尔哈通河北岸,有一个充满烟火气与志愿温情的社区——公园街道园纺社区。这里不仅是朝鲜族群众聚居的温暖港湾,更是一片被“志愿红”点亮的热土。500名志愿者组成的8支队伍如同冬日暖阳,194名党员志愿者更是其中的“领头雁”,70%的居民曾参与志愿服务……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诠释“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理念,“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这片土地深深扎根。
阵地建设是志愿服务的坚实根基。园纺社区严格按照“六有”标准,打造多个功能丰富的“志愿之家”。“朴恩尼就业服务站”里,各种技能培训课程帮助居民掌握一技之长,搭建起就业桥梁;消防e站内,模拟演练让居民学会应急避险;生活垃圾分类体验馆中,趣味互动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妇女微家共享书屋与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成了各族居民交流读书心得、开展文化活动的好去处……在这些充满温度的“志愿之家”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悄然拉近。
一个个精心打造的阵地让志愿服务有了“落脚点”,也让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不断高涨。园纺社区顺势而为,以“三长”机制为依托,广泛招募辖区居民志愿者,组建起蒲公英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红石榴”志愿者服务队等8支志愿服务团队,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火热开展。
园纺社区内老年人较多,志愿者聚焦老年人需求,将关爱精准送到老年人身边。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参与“凝青穗之力,助桑榆之美”活动,为老人分发“一对一”结对助老联系卡,姜奶奶感动地说自己“多了一个孙女”,温暖的画面成为社区最美的风景。延边大学药学院青年志愿者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日常药品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还准备了常备药品分发给辖区老年居民,让老人们真切感受到关怀与温暖。
从受助者到助人者,志愿精神在“角色转换”中传递。园纺社区离退休干部志愿者积极参与“绿美延吉”行动,开展“银发红心”志愿服务活动。只见银发志愿者身穿绿马甲,手持垃圾钳、垃圾袋等工具,仔细清理辖区内的甬道、墙角、草地等处,将缝隙、角落里的碎纸、烟头、塑料袋等垃圾一一夹出,汗水浸湿衣衫也毫无怨言。
队伍建设为志愿服务注入强劲动力,文化赋能则让志愿服务更有温度。园纺社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核心,将文化与志愿服务紧密结合,邻里文化节、红色观影、合唱比赛……精彩的文化活动接连上演。78岁居民池阿迈说:“以前总自己闷在家里,现在有空就来社区参加活动,唱歌、跳舞、看电影,和老朋友们聚在一起也热闹,社区的志愿者服务周到态度好,我们的老年生活特别幸福。”
在园纺社区,志愿服务早已不是少数人的“热心肠”,而是多数人的“日常事”,这里有党员带头的担当,有青年志愿者的朝气,也有银发志愿者的坚守,共同绘就志愿服务的美好画卷。近日,园纺社区入选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