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市州

吉兴村里的“正向激励”

本报记者 袁松年 通讯员 温欣

8月的双辽市辽西街道吉兴村,阳光倾洒,村委会的小院聚满了村民——一场专属于“文明标兵”的表彰大会,正热热闹闹开起来。

“不办升学宴还能拿奖励,咱村这风气真是太好了!”获奖的何凤奎,胸前戴着大红花、手里攥着奖金,嗓门亮得整个小院都听得见。他家孩子今年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起初亲戚还劝着“办几桌热闹热闹”,但他想起村里常说的移风易俗道理,就主动跟村委会报备“不办宴”,如今成了表彰对象。

2019年修订村规民约时,吉兴村特意加入“正向激励”的“暖心条款”:凡是本村学子考上大学的,主动不办升学宴、不搞铺张庆祝的,不仅能在表彰大会上戴大红花,还可凭录取通知书拿奖金——考上专科院校2000元、普通本科3000元、重点大学5000元。这笔钱从村集体经济收益里支出。

7年坚守,吉兴村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曾经扎堆办的升学宴、谢师宴没了踪影,村民间的人情往来少了“随礼多少”的攀比,多了“孩子考得咋样”“日子过得好不好”的真诚关心;村口的公告栏上,除了奖励名单,还多了“道德模范”“干净人家”的照片。目前为止,村里累计拿出12.2万元奖金,帮52名学子减轻了家庭负担,“重教育、守文明”的种子在村民心里扎了根。

村党支部书记李德春说,接下来村里要把“奖励文明”的做法延伸到更多方面,让文明新风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