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3版:要闻

文明育人 向阳生长

——长春市第一〇八学校构建文明校园新生态

本报记者 吴茗

金秋的长春市第一〇八学校,阳光洒满每个角落。教室里,书声琅琅;劳动小菜园中,孩子们摘下亲手种的黄瓜,笑容如花儿绽放;红色文化角前,红领巾宣讲员讲述着“刘英俊”的故事,小观众听得入神……作为吉林省首批获评“全国文明校园”的学校,长春市第一〇八学校自1972年建校以来,始终秉持“文明育人、育文明人”的办学理念。五十余载春华秋实,学校将文明基因融入教育生态体系,让文明之花开遍校园每个角落。

体验式教育:让文明生根发芽

“老师常告诉我们,文明不是背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四年一班的张沐熙声音清脆,眼神明亮,“每天进校,我会和保安叔叔问好,看见纸屑就捡起来。同学们也互相帮助,像一个小家园。”

在这里,文明教育摒弃了刻板说教,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悟文明的真谛。劳动节期间,孩子们拿起扫帚清扫校园,走进社区为老人整理房间;母亲节时,他们亲手制作贺卡,让感恩之情在细节中流淌;“跳蚤市场”上,同学们以物换物,用真诚完成每一次交易。

体育课也成为了文明教育的重要载体。体育中心主任张语晴介绍:“篮球课上,孩子们为团队胜利默契配合;攀岩墙前,学生们在同伴的鼓励中突破自我。体育不仅是锻炼身体,更是塑造品格、传递责任的课堂。”2023年成立的体育发展中心,已成为学校文明教育的新阵地。

实践型载体:让文明绽放光彩

“同学们,看谁最快整理好书包!”二年二班的教室里,一场自理大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德育主任张晓妍告诉记者,学校根据不同学段特点,设计阶梯式文明培育方案,比如一年级培养习惯,二年级塑造信念等,让德育如春风化雨般渗透成长。

课堂之外,学校大胆“打破围墙”,将德育延伸至社会——“第二课堂”由此生动铺展:学生们走访社区老党员,聆听82岁的孟爷爷讲述抗美援朝的峥嵘岁月;围绕“外卖小哥勇救落水儿童”等社会热点展开课堂讨论,读懂平凡中的伟大;周末在伊通河畔清理垃圾、在公交站引导乘客……“乐帮”志愿服务队里,近四千名师生与家长志愿者活跃于春城各处,学校也因此荣获省级“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家庭教育同样是文明培育的重要一环。学校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140余位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通过家长课堂、线上研修等方式,推动亲子沟通与家风建设。一位家长感慨:“学校教会我如何与孩子平等对话,家庭氛围变得更加温馨。”家校共育,让文明之花在每一个家庭中盛开。

系统性建设:让文明薪火相传

组织建设是文明创建的“定盘星”。学校强化党建引领,打造“微光党建”品牌,推动党、团、队三级联动。党员教师开展“双亮”示范与服务承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依托4个宣讲点、30人宣讲队伍,精准传递文明理念,凝聚校园共识。

文化建设着力营造“软环境”。校园剧展演、主题故事大赛、“百日读书”、作家进校园等活动,让文明风尚浸润心灵;环境建设则聚焦“美空间”的打造——崭新的体育中心、绿茵操场、休闲长廊相映成趣,每一处空间都在无声中育人,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天然课堂。

作为一〇八教育集团的引领校,学校通过课程共享、师资结对、网络“红心公益课堂”等方式,将文明创建成果辐射至各成员校。近年来累计派出97人次开展支教、代培57名教师,助力4所成员校跻身“区域新优质学校”,惠及学生近万人。

从“自理大赛”到“红色研学”,德育如阶梯般层层递进;从党员“双亮”承诺到文明创建延伸,文明之火越燃越旺。校长孙明飞望着操场上奔跑的身影,深情地说:“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都长成有根的树——根扎在文明里,叶向着阳光长。”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