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过战场的军人,身上总带着岁月磨砺出的特殊气质。95岁的抗美援朝老兵高向群便是如此。
“欢迎你们!快坐!”日前,记者在长春市绿园区拜访了这位精神矍铄的老兵。高老腰杆笔挺,身穿干净平整的白色衬衫,显然是特意精心打理过的。这份严谨,或许正是军旅生涯刻进他骨子里的印记吧。
“我爸年轻的时候可是个大帅哥。”高向群的女儿随手翻开一本相册。泛黄的照片上,朝气蓬勃的青年身着军装,站姿如松,目光坚毅地看向前方。
“我那时候身高一米八呢,现在缩了,哈哈……”老人接过话茬,笑声爽朗。声音虽有些沙哑,但中气十足。
1948年,18岁的高向群参军入伍,担任炮兵团里的文书,负责处理文字材料、管理文件档案、传达信息指令等工作,曾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回忆过去,老人声音渐沉,“那时我们跨过鸭绿江,一心就是要打胜仗。现在想想,条件太艰苦了。冬天的朝鲜,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风跟刀子似的,刮在脸上生疼,寒气都能渗到骨头缝里。”高老说,他由此落下了常年流鼻涕的老病根,手边总少不了一块叠得方正的纸巾。
“吃的更不用提了,挖点野菜、嚼几粒苞米粒就算一顿饭。后来偶尔分到些压缩饼干,得把饼干掰成几块慢慢含着吃。”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让高向群最难忘的是部队集体渡河的经历。“冰冷的河水瞬间浸透裤子和鞋,冻得脚趾头发硬,每走一步都像是踩在冰碴上一般。但是我们谁都没掉队,心里就认准一个理儿——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准能胜利!”
一天,几名战友正在防空洞里休息,一发炮弹突然袭来,他们当场就被炸死了。“战场的残酷刻骨铭心,我现在还能回想起来战友们牺牲的场景。”老人的声音颤抖着,眼眶里含着泪水。“但我从来没害怕过,当初是为了保家卫国当兵,早把生命置之度外。”
谈及现在的生活,高向群感到幸福、满足。“冬天屋里有暖气,再也不用担心挨冻。吃的喝的,要啥有啥。”他轻轻拍了拍身上的衣服,“这么好的质量,当年想都不敢想。”
老人平时酷爱读书、看报,床边总放着几本书和当天的报纸,尤其钟情于地理类书籍。“年轻时在战场上,心里装着祖国;现在日子好了,就想多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在高向群家中最显眼处,摆放着他的“宝贝”们——“光荣在党50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3枚纪念章。这是他最珍贵的荣誉,凝聚了他一生的坚守与奉献。“这些物件我要留给孙女,让她知道,爷爷这辈子,为了国家、为了信仰,从未退缩过。”
采访结束时,老人表演了自己的“保留节目”——唱军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歌声里,有冲锋号的嘹亮,有战友情的滚烫,更有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夕阳西下,窗外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好一番安定繁华的盛景,这一定是当年高老和千千万万战士们最向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