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婷 丁美佳)“裁判文书有哪些类型?如何写出高质量文书?”近日,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江城法官讲坛”如期开讲。作为该院特色培训项目,该讲坛已开展56期,覆盖干警超万人次。以此为牵引,吉林中院构建起“1+4+N”培训体系,为法院队伍能力提升与审判质效优化注入强劲动能。
所谓“1+4+N”体系,即以“江城法官讲坛”为核心,搭建学习研讨、实践锻炼、争先竞技、交流合作4大平台,下设13项具体培训项目。
学习研讨平台构筑理论学习体系。该院打造“干警学堂”“院长讲堂”“实务小课堂”等分层授课模式,兼顾全员学习与精准提升。2024年以来,已组织集中授课54期,两级法院13名领导干部主动登台,结合司法实践分享经验;今年上半年,“实务小课堂”高频开展776次,精准破解干警办案中的实操难题。
实践锻炼平台聚焦实战能力培养。吉林市法院通过“示范+观摩”双轨模式提升庭审水平,仅今年上半年,就组织示范庭审26场,安排青年法官观摩庭审78场,助力青年干警快速掌握庭审技巧。同时,选派9名法官助理下派基层入额锻炼,让干警在立案、信访等一线岗位直面群众需求,锤炼解决复杂问题与服务群众的能力。
争先竞技平台以赛促学激发活力。常态化开展业务技能比武,评选“精品工程”并给予奖励,营造比学赶超氛围。2024年以来,吉林市法院3篇论文斩获全国奖项,5个典型案例成功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及全国年度案例库,司法研究与办案质效同步提升。
合作交流平台则打破壁垒,创新“法院+高校”“法院+先进法院”“法院+地方”合作模式,借力外部优质资源实现学术共研、经验共享、人才共育,为干警搭建拓宽视野、交流经验的桥梁。
队伍能力素质的提升,推动审判执行质效稳步向好。今年上半年,吉林市两级法院共受理案件40968件,审执结33741件,结案率82.36%,同比上升7.8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