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6版:社会

“青”动力赋能 众学子“支招”

本报讯(记者吴茗 通讯员李雨川 马志媛)学科知识怎样赋能乡村振兴?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彩青研”实践团近日走进通化市辉南县楼街乡朝鲜族民俗园,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座融合民俗风情与田园风光的乡村部落,不仅是一座“活态博物馆”,更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鲜活样本。实践团以青年视角深入观察乡村振兴的实际推进,通过志愿服务传递温暖与关怀,既沉浸式感受乡村旅游的创新活力,也以切实行动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了暖心支持。

朝鲜族民俗园凭借“体验式旅游”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吸引力,让“乡村的快乐”与“漫步的惬意”成为核心竞争力。在走访中,实践团发现园区旅游项目虽创意十足、接地气,但在运营效率和收益优化方面仍有提升空间——这也正是团队结合经管专业所能贡献智慧的方向。他们从学科视角出发,提出一系列优化建议,旨在强化朝鲜族文化特色、提升游客体验,进一步推动特色旅游发展、提高民俗园效益,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活动中,实践团重点开展了反诈宣传志愿服务。团队成员在与村民、游客交流中注意到,村中不少老年人曾有外出务工经历,是电信诈骗的潜在目标群体。为此,实践团联合银行准备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围绕“冒充亲友借钱”“虚假投资诈骗”等常见骗局展开讲解,用贴近生活的语言揭示电信诈骗、跨境赌博等风险,提醒老人警惕陌生来电和可疑链接,切实守护好自己的“养老钱”。

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实践团还参观了民俗园多个特色项目:成员们体验打糕制作,走访共享菜园并了解其创新运营模式,考察特色民宿,全面把握园区运营现状。通过和村民深入交流,团队为民俗园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多项切实建议。

从感受乡村文旅的创新实践,到为群众筑牢安全防线,东北电力大学“经彩青研”实践团在此次活动中既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的脉络,也以专业和热情诠释青年担当。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