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旗归故里,英魂贯长空!
9月14日上午,吉林长春,全城点亮“战旗红”,白山松水以最高规格、最高礼遇,迎接英雄的战旗荣归杨靖宇将军用生命与热血守护的土地!当激昂的《钢铁洪流进行曲》响起,省委副书记、省长胡玉亭庄严地接过赠给吉林省博物院的“杨靖宇支队”战旗。这面跨越时空而来的战旗,将正式进驻吉林省近现代史展,为这座收藏着吉林历史文脉的殿堂,再添一抹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
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4400平方米展陈空间内,9大展区28个单元环环相扣,1200余张历史图片、70余组图表与千余件(套)珍贵实物,浓缩了吉林省300余年的风云变幻,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多角度呈现吉林近现代以来的社会发展变迁和吉林人民的精神风貌。重点再现东北抗联14年浴血奋战史,讲述吉林为我国汽车工业、电影事业、航空事业等领域发展所作的贡献。自8月19日开展以来,便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掀起了一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热潮。
开展不到一个月,再次迎来“杨靖宇支队”战旗这样重量级的展品,吉林省博物院院长韩戾军格外激动。他说:“战旗将与其他革命文物共同讲述吉林儿女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故事,激励着我们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了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不断砥砺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辉煌篇章。”
而在吉林省博物院副院长张贺看来,战旗的入驻,让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这部“厚重的历史教科书”更为丰富和系统。“这里不仅陈列着杨靖宇将军的遗物,更珍藏着参加过2015年阅兵的东北抗联英模部队的战旗。这一次东北民主联军‘杨靖宇支队’战旗的加入,使展览的展品系列更完整、更系统,形成了强大的精神聚合效应,观众在一个地方就能够全面系统地感知那段烽火岁月。”
“杨靖宇支队”的前身,是1933年9月在吉林组建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由杨靖宇将军亲手缔造。抗战时期,部队纵横长白山区,与日伪军展开千余次战斗,成为东北抗日战场的重要力量。1940年2月,杨靖宇将军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中,同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到最后一刻,壮烈殉国,年仅35岁。
每每讲到杨靖宇将军的事迹,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公众服务部副主任郭爱妮都忍不住为之动容。今天,看到战旗归来,她深情展望:“展厅内本就陈列着抗联战士的粗布棉衣、杨靖宇将军所部的战斗档案……如今,战旗即将与这些老物件‘并肩’相守,这样的场景,会让观众有历史更‘近’了的触感。”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开展多种活动,回望烽火岁月,缅怀革命先烈。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暴蹄践踏铁证如山——日本秘藏侵华战争照片实录展”在伪满皇宫博物院开展,“浴血征程——吉林省抗战十四周年档案展览”即将于省档案馆开展……红色的故事,在吉林的山河间流转;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每个吉林人的心底激荡。吉林这片黑土地,永远带着红色的滚烫与深情。